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廈門首現“醜小鴨”!斑臉海番鴨是一種什麽鴨?

發布時間:2022-04-08 08:36: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廈門市民在翔安澳頭海域觀測到一對斑臉海番鴨,經廈門市觀鳥協會(hui) 確認,這是斑臉海番鴨在廈門首次被記錄到。

  據悉,斑臉海番鴨屬於(yu) 有經濟價(jia) 值、研究價(jia) 值和保護意義(yi) 的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它渾身黑褐色,臉上有白斑,在人類的審美看來長得挺醜(chou) ,所以又被觀鳥愛好者稱為(wei) “醜(chou) 小鴨”。

  斑臉海番鴨是一種什麽(me) 鴨子?它的遷徙路線是怎樣的,為(wei) 什麽(me) 之前沒有在廈門發現過斑臉海番鴨?鳥類的美醜(chou) 對它們(men) 有什麽(me) 意義(yi) ?

  

  斑臉海番鴨是什麽(me) 鴨子?它是童話中的“醜(chou) 小鴨”嗎?

  中科院動物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張勁碩介紹,斑臉海番鴨的臉上長有白斑,一般棲息在濕潤有水的地區,善於(yu) 在海中生活,潛水能力強。斑臉海番鴨並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鴨子,主要分布區域也並不是我國,其大量分布於(yu) 歐洲和北美洲,“番”即指物種來自於(yu) 國外。白斑的外形特征、喜海的生活習(xi) 性、主要分布於(yu) 國外,這些特性使得科學家將這類鴨子命名為(wei) “斑臉海番鴨”。

  斑臉海番鴨又被稱作“醜(chou) 小鴨”,但它與(yu) 我們(men) 熟知的安徒生童話中的醜(chou) 小鴨完全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物種。安徒生童話中的醜(chou) 小鴨是天鵝,無論是黑天鵝還是白天鵝,它們(men) 小時候的外形都是灰禿禿的,同樣給人“醜(chou) 小鴨”的印象。

  並且,雖都有“醜(chou) 小鴨”的外號,但斑臉海番鴨與(yu) 天鵝的保護級別也不同。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都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斑臉海番鴨雖然在我國被評估為(wei) 易危級動物,這主要是由於(yu) 斑臉海番鴨的主要分布地不是我國,就全球範圍來看,斑臉海番鴨屬於(yu) 無危級動物。

  為(wei) 什麽(me) 斑臉海番鴨很少出現在廈門?

  我國的斑臉海番鴨在冬季通常棲息在長江中下遊流域,渤海、黃海、東(dong) 海等地經常能夠看到遷徙的斑臉海番鴨種群。鴨絨保暖性很強,鴨子不屬於(yu) 畏寒的鳥類,它們(men) 的繁殖地通常比較靠北,一些鴨子甚至可以直接在北方越冬,如果能在華中地區越冬,鴨子就不會(hui) 遷徙到華南地區越冬。張勁碩介紹,廈門位於(yu) 福建省,屬於(yu) 我國的南方地區,斑臉海番鴨通常不會(hui) 到廈門這種南方區域越冬。

  鳥類遷徙到偏南地區越冬可能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第一,氣候異常,氣候寒冷會(hui) 使鳥類去往更溫暖的南方。第二,在遷徙過程中不慎迷失方向,成為(wei) 了“迷鳥”。鳥類通常是以群體(ti) 的方式遷徙。特別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鳥會(hui) 跟隨父母一起遷徙,如果父母在遷徙過程中死亡,小鳥有可能迷失方向。同時,大氣環流的變化也會(hui) 導致鳥類迷失方向。鳥類遷徙需要依靠大氣環流,大氣環流將鳥類“吹”向越冬地,如果風向出現異常,也有可能把鳥類“吹”向更靠南方的地區。

  張勁碩表示,造成斑臉海番鴨到廈門越冬的原因比較複雜,目前並沒有定論,還需進一步探討。

  為(wei) 什麽(me) 一些鳥類成年比幼年好看,雄性比雌性好看?

  鳥類成年和幼年形態大不相同實際上是進化的結果。其實不僅(jin) 是鳥類,很多物種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重要變化,這個(ge) 變化與(yu) 它們(men) 的發育有關(guan) 。很多物種發育需要經曆一個(ge) 過程,在發育的過程當中,物種的基因表達發生改變,激素發生改變,身體(ti) 的結構、整體(ti) 狀態都會(hui) 發生很大變化。

  除了成年與(yu) 幼年外形大不相同外,有一種說法認為(wei) ,在鳥類中,雄性通常長得比雌性好看。但張勁碩表示,自然界當中的鳥類有11000多種,雌雄長相差異明顯的鳥類隻占少數。雄性長得更加鮮豔好看主要是為(wei) 了吸引雌性,但這隻是雄性吸引雌性策略中的一種。要保持鮮豔的羽毛需要較多的營養(yang) 物質,鳥類要消耗比較多的能量,很多雄性鳥類其實是通過築巢來吸引雌性,特別是一夫一妻製的鳥類,例如大雁、天鵝、各種鶴類、鸚鵡、犀鳥等,它們(men) 的雌雄外形並無太大差異。無論是保持鮮豔的外形,還是編織築巢,都能幫助雄鳥吸引異性,繁衍後代,都是有意義(yi) 的。

  《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定每年4月1日為(wei) “國際愛鳥日”。我國在1981年為(wei) 保護遷徙於(yu) 中日兩(liang) 國間的候鳥也設立了“愛鳥周”。近些年,有關(guan) 動物保護的節日越來越多,有些節日很難找到出處,也沒有法律效力。但張勁碩認為(wei) ,節日的起源和由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借助這些節日推動公眾(zhong) 關(guan) 愛動物,科普相關(guan) 知識,傳(chuan) 遞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

  監製:白中華

  記者:富賾 劉飛

  編輯:潘雨薇 楊冉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