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讓“奧運遺產”更有生命力

發布時間:2022-04-20 08:28:00來源: 北京日報

  經過一段時間的賽後“休整”,冬奧場館近期接續向公眾(zhong) 開放。率先“迎客”的“冰立方”,體(ti) 驗首日便有上千人前來打卡。除了原汁原味兒(er) 的燈光、大屏、景觀等冬奧元素,賽時比賽場區、媒體(ti) 看台、運動員更衣室等設施都全貌呈現,讓市民過了把“冬奧癮”。

  賽事場館再利用,向來是“奧運遺產(chan) ”最直觀的呈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後,鳥巢、“水立方”等不僅(jin) 化身北京城市新地標,更成為(wei) 市民休閑健身的樂(le) 園。就拿國家遊泳中心來說,除了承接遊泳世界杯、跳水世界杯等高水平國際賽事,還兼顧著戲水樂(le) 園、文藝演出等豐(feng) 富活動。14年過去,“水立方”變身“冰立方”,鳥巢上演“一片雪花”的故事,五棵鬆體(ti) 育館6小時完成“冰籃轉換”……“雙奧場館”的驚豔亮相,不僅(jin) 成為(wei) 北京“雙奧之城”的生動標識,也為(wei) “奧運遺產(chan) ”再利用提供了絕佳範本。

  向世界呈現什麽(me) ,給奧林匹克留下什麽(me) ,如何為(wei) 人類未來創造更多價(jia) 值,這是每一屆奧運會(hui) 都在矢誌回答的課題。也正是出於(yu) 這份戰略考量,本屆冬奧會(hui) 每座場館從(cong) 改造建設之初,就充分踐行可持續性理念,為(wei) 賽後利用做了事無巨細的準備。國家速滑館1.2萬(wan) 平方米的冰麵可根據需要分區域分標準製冰,賽後可接待超過2000名市民同時進行冰上運動;“雪如意”下方被設計成一個(ge) 足球場,日後可舉(ju) 辦音樂(le) 會(hui) 等大型戶外活動;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同步建設大眾(zhong) 雪道,吸引廣大愛好者體(ti) 驗冰雪……賽時服務賽事,賽後惠及民生,融入生活是“奧運遺產(chan) ”的魅力所在,也是生命力所在。

  奧運籌辦舉(ju) 辦與(yu) 城市轉型升級同頻共振,記錄著新世紀以來“雙奧之城”的前行腳步。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首鋼搬遷、河道清淤、節能減排、地鐵擴建,城市麵貌日新月異,“綠色、科技、人文”帶來的改變不僅(jin) 是天藍水清、惠風和暢,還有新的發展思路和動力。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首鋼重生、生態修複、綠電護航,新的奧運周期賦能發展以“雙倍速”,城市更新、動能轉換邁出更大步伐。經濟發展更強勁、生態環境更美好、社區治理更精細、交通出行更便利、生活空間分配更合理……奧運之緣,帶來了北京的成長、進步,也在契合著民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助推著大家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充實。

  “一旦成為(wei) 奧運城市,便永遠都是奧運城市。”“雙奧”曆程給北京留下了豐(feng) 厚財富,使之不斷融入社會(hui) 生活,就能與(yu) 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一起向未來”。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