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養老錢”
“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有老的時候,如果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讓老年朋友有個(ge) 幸福的晚年,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李智
李智的辦公室裏常備著兩(liang) 種茶葉,花茶和綠茶,全是老年人愛喝的品種。這倒不是因為(wei) 李智喜歡喝茶,而是因為(wei) 來找他的,不少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
作為(wei) 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李智長期致力於(yu) 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工作中他發現,老年人遇到的消費糾紛特別多,而且,老年人損失的往往都是“養(yang) 老錢”。許多老人不慎掉入不法商家的消費陷阱後,不但省吃儉(jian) 用的積蓄打了水漂,而且會(hui) 造成家庭矛盾。
一天,一對姓喬(qiao) 的父子來到接待室,非要請李智給評評理。“我兒(er) 子怕我花錢,我想買(mai) 東(dong) 西,他不讓我買(mai) !”老人氣呼呼地說。另一邊,老人的兒(er) 子麵紅耳赤,也在氣頭上。李智不慌不忙,請父子倆(lia) 坐下後,給每人倒了一杯茶。“咱有話好好說。先說好了,不能吵架。”李智見雙方的情緒有所緩和,這才開了口。
原來,老人是個(ge) 退休幹部,自從(cong) 老伴去世後,便想著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前兩(liang) 天,老人參加了一個(ge) 養(yang) 生講座,講座邀請參會(hui) 老人去某山莊參加活動。活動中,老人被一款39800元的水床深深吸引住了。工作人員宣稱,這款水床能夠激活全身的經絡,有病治病,沒病可以健康長壽。老人回家取錢時,被兒(er) 子發現,倆(lia) 人吵得不可開交,於(yu) 是找到了李智。
“水床有沒有商標?有沒有產(chan) 品合格證?有沒有售後服務?”李智一連問了三個(ge) 問題,剛才還一肚子道理的老人不說話了。“買(mai) 還是不買(mai) ,現在有答案了!”李智巧妙的提問,化解了一場家庭糾紛,避免了老人掉入消費陷阱。
“老年人有錢、有閑、有追求,自己做得了主,但是防範意識較弱,容易被騙。”李智總結道,老年人是特殊的消費群體(ti) ,其生理、心理和行為(wei) 特征決(jue) 定了在消費行為(wei) 、消費方式、消費觀念等方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所有消費維權案件中,老年消費維權案件數量往往占到30%到40%。也正因為(wei) 此,李智對老年消費群體(ti) 格外關(guan) 注。
十年來,他調解涉老消費疑難糾紛上百件,為(wei) 老年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近百萬(wan) 元。小到幾塊錢,大到十幾萬(wan) ,他都一視同仁,全心全意幫助老年消費者維權。“即便是一分錢,隻要是正當權益,該爭(zheng) 也得爭(zheng) 。”李智說。
前不久,李智接到一個(ge) 案子。一位60多歲的女士到浴池洗澡時不慎摔倒,磕掉了三顆門牙。事發後,消費者索賠5萬(wan) 元。對於(yu) 消費者的訴求,企業(ye) 選擇了消極處理。李智了解到,事發時,企業(ye) 第一時間將消費者送往醫院,履行了相應的義(yi) 務。在這件事情中,企業(ye) 未盡到安全保障責任,但消費者自身也有責任。
為(wei) 了讓消費糾紛得到圓滿解決(jue) ,李智先後調解了四次。從(cong) 一開始雙方劍拔弩張,到最後心甘情願地坐在一起,李智不知吃了多少“閉門羹”。達成和解後,消費者還特意給李智寫(xie) 來感謝信,感謝他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企業(ye) 方麵也對他的公平公正表達了謝意。從(cong) 事老年消費維權十年來,李智收到的感謝信和錦旗不計其數。
李智這樣總結自己的調解工作:牢記一個(ge) “勤”字,克服一個(ge) “畏”字,不忘一個(ge) “訪”字,緊扣一個(ge) “法”字,講清一個(ge) “理”字,突出一個(ge) “情”字,圍繞一個(ge) “和”字。憑借這“七字訣”調解工作法,李智獲得了許多老年消費者的認可。去年,李智被授予“孝順榜樣”稱號。
李智今年已經59歲,再有不到10個(ge) 月,他也將步入“老年”行列。雖然臨(lin) 近退休,但李智每天依然很忙。除了日常的維權、調解,他還積極走進社區,開展老年消費維權講座,幫助更多的老年人提高防範意識,捂好“錢袋子”。
“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有老的時候,如果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讓老年朋友有個(ge) 幸福的晚年,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李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