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我國首部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 保護“地球之腎”成為公民義務!

發布時間:2022-06-02 09:25: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6月1日,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專(zhuan) 門針對濕地生態係統進行立法保護。

  公眾(zhong)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麽(me) 保護濕地?地下水對於(yu) 濕地的恢複具有什麽(me) 作用?濕地公園和野外濕地哪個(ge) 更適合遊玩?

  放生生物?喂食鳥類?小心好心辦壞事!

  濕地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ge) 人都有保護濕地的義(yi) 務。”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做到不隨意向水中扔垃圾,不盲目放生外來生物,文明觀鳥等。

  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濕地保護協會(hui) 常務理事、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袁興(xing) 中介紹,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外來物種極易泛濫成災,對濕地係統的生物多樣性和食物網結構產(chan) 生巨大破壞。濕地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向濕地引進和放生外來物種,確需引進的應當進行科學評估,並依法取得批準。”

  濕地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育功能,因而也被稱作生命的搖籃。濕地是鳥類的重要棲息地。濕地保護法第三十條提到:“禁止在以水鳥為(wei) 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重要棲息地從(cong) 事捕魚、挖捕底棲生物、撿拾鳥蛋、破壞鳥巢等危及水鳥生存、繁衍的活動。開展觀鳥、科學研究以及科普活動等應當保持安全距離,避免影響鳥類正常覓食和繁殖。”隨著公眾(zhong) 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外觀鳥活動越發普遍。在觀鳥的過程當中,一些不當行為(wei) 可能會(hui) 對鳥類的生存產(chan) 生不良影響。袁興(xing) 中表示,觀鳥前,最好對觀鳥愛好者進行一定的培訓,從(cong) 前的培訓可能偏重於(yu) 認識不同的鳥類,但之後的培訓要將鳥類保護的行為(wei) 準則貫穿其中。

  恢複濕地並不是把地麵變濕這麽(me) 簡單

  濕地與(yu) 地下水的交互作用主要通過濕地、地表水、地下水之間的水量交換來實現。與(yu) 地下水的交互會(hui) 影響到濕地生態係統的健康與(yu) 穩定。尤其在幹旱和半幹旱區域,地下水可能是濕地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補給來源。深入理解濕地和地下水交互作用過程中水量水質的轉化機製,對於(yu) 區域淡水資源綜合管理與(yu) 濕地生態係統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由於(yu) 城市地表硬化問題,地下水的補給受到極大阻礙,水量大大減少,因此我國提出要加強海綿城市的建設。在城市內(nei) ,要以各種海綿結構保證天然降雨對地下水的補給。河床的硬化也會(hui) 阻礙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間的交換,因此在河流生態修複中也強調對河床硬化的治理。

  野外濕地和濕地公園該選哪一個(ge) ?

  目前,我國各類濕地公園共有1600多處,其中國家濕地公園有899處。

  濕地公園的建設注重濕地生態係統完整性的保護,主張呈現自然野趣的景觀外貌。因此很多濕地公園建設在野外。即使是位於(yu) 城市內(nei) 的濕地公園也具有自然野趣,為(wei) 遊客提供了接近自然,欣賞自然和濕地之美的機會(hui) 。袁興(xing) 中認為(wei) ,無論是濕地公園還是濕地自然保護區,都是公眾(zhong) 保護濕地、觀賞濕地、接受濕地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

  在濕地公園參觀遊覽時要規範遊覽行為(wei) 。濕地公園一般會(hui) 劃分出濕地保育區、濕地合理利用區等區域。公眾(zhong) 遊覽、露營等活動要在合理利用區內(nei) 進行,且在遊玩過程中不得隨意踐踏植物、破壞森林、丟(diu) 棄垃圾。

  濕地保護法是我國首部專(zhuan) 門保護濕地的法律,是濕地保護領域的裏程碑,標誌著我國濕地保護工作進入了法治化的新階段。全社會(hui) 都需共同努力,踐行濕地保護法的精神,更好地保護濕地。

  監製:郭靜

  記者:鶴佳

  編輯:潘雨薇 彭毓姬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