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院慶活動收官,線上直播觀看量達1.4億
原標題:回顧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直播活動,特設悼念藍天野環節,白岩鬆深度對談藝術家詮釋人藝精神
人藝院慶活動收官,線上直播觀看量達1.4億(yi)
2022年6月12日是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日,為(wei) 與(yu) 觀眾(zhong) 共同紀念這一重要曆史時刻,北京人藝在過去的八天時間裏,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出係列紀念活動。6月11日晚在曹禺劇場上演的“向戲劇致敬——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與(yu) 6月12日院慶日當天,從(cong) 下午1點開始,推出的以“為(wei) 人民而歌 與(yu) 時代同行”為(wei) 主題的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9小時不間斷直播活動,以及首次采用8K技術錄製,通過高清實時直播的方式向全網觀眾(zhong) 呈現的院慶版話劇《茶館》,更是將本次院慶係列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據不完全統計,12日9小時直播全網平台收看達5000萬(wan) 人次,近期直播累計播放量達1.4億(yi) 。
老中青三代演員呈現超13部劇目片段
6月11日晚,北京人藝院慶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在曹禺劇場正式上演。這台為(wei) 院慶專(zhuan) 門策劃的主題演出,不僅(jin) 雲(yun) 集了北京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為(wei) 觀眾(zhong) 奉上一批保留劇目及即將上演的新戲中的精彩片段,還首次采用舞台串講的形式,將北京人藝70年來的舞台追求貫穿始終,共同回望人藝70年的發展曆程,以此致敬戲劇、致敬觀眾(zhong) 、致敬每一位人藝人。演出中特別安排了懷念老藝術家環節,全體(ti) 演員重溫了前不久逝世的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藍天野的表演片段,表達對前輩藝術家的深切悼念和追憶。
此次致敬戲劇的舞台演出與(yu) 以往晚會(hui) 的形式不同,更像一台戲劇演出。上演的內(nei) 容雖然以片段為(wei) 主,但更加突出演出的完整性。“我們(men) 每一個(ge) 片段都不隻是節選,而是選擇了相對獨立的部分,然後重新編排。以往全劇中是慢慢去鋪陳,但現在要在短時間內(nei) 讓觀眾(zhong) 看到人物,這些節奏都要重新調整。”紀念演出的總導演唐燁介紹道。紀念演出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都是一次全新嚐試。演出由十三個(ge) 人藝經典劇目片段和部分新排劇目片段組成,濃縮展現人藝70年來的舞台創作成就。經典劇目《雷雨》《我們(men) 的荊軻》《哈姆雷特》等劇目的片段先後登場,當中有原班人馬對作品進行原汁原味的再現,有青年一代對舞台經典的全新解讀,也有“老帶新”跨版本共同出演,還有即將上演的新作提前觀看等,演出最後,詩人楊啟舫創作的詩朗誦《向戲劇致敬》壓軸上演,北京人藝二十餘(yu) 位青年演員共同朗誦,將晚會(hui) 氣氛推向高潮。
9小時直播中聽老故事看“8K”《茶館》
6月12日院慶日下午1點,以“為(wei) 人民而歌 與(yu) 時代同行”為(wei) 主題的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直播活動拉開大幕。在用時5小時直播訪談中,特邀主持人白岩鬆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同北京人藝演員、導演、評論家等展開深度對談。在第一篇章 “記憶深處”中,濮存昕、李光複分別走進演播間,回首劇院曆史與(yu) 個(ge) 人藝術道路、老一輩藝術家們(men) 留下的寶貴財富和他們(men) 心目中的人藝精神;第二篇章“百花齊放”裏,龔麗(li) 君、陳小藝、唐燁則共同分享人藝台前幕後的創作故事,人藝舞台上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和一脈相承的演劇風格,暢談人藝幾十年深耕群眾(zhong) 戲劇普及、緊貼時代創作的初心和實踐之路;第三篇章“厚積薄發”,分別邀請楊立新、馮(feng) 遠征、吳剛、嶽秀清進入直播間,分別講述他們(men) 理解的人藝傳(chuan) 統和個(ge) 人創作經曆,以及大家感興(xing) 趣的北京人藝表演學員班軼事;第四篇章“共創未來”則特別邀請了北京人藝院長任鳴,黨(dang) 組書(shu) 記王文光,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宋寶珍共同暢談北京人藝近十年的建設發展,以及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北京人藝對未來的期許和規劃。
院慶日上演《茶館》是北京人藝為(wei) 劇院慶生的傳(chuan) 統。當晚7時30分,70周年院慶版《茶館》首次采用8K技術錄製,通過高清實時直播的方式完整向全網觀眾(zhong) 呈現。演出前,鏡頭還帶領觀眾(zhong) 進入《茶館》後台,感受演出前後台緊張有序的準備過程。院慶版《茶館》集結了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何冰、吳剛、龔麗(li) 君、馮(feng) 遠征、李士龍、嚴(yan) 燕生、高冬平、孫星、米鐵增、王剛、張福元、李光複、蘭(lan) 法慶、嶽秀清、楊桂香、李珍、高倩、尹偉(wei) 、張萬(wan) 昆等1999年第二代《茶館》最強演出陣容及眾(zhong) 多青年一代人藝力量,帶線上線下的觀眾(zhong) 共享舞台高光時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