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京城20處古樹公園守護鄉愁

發布時間:2022-07-05 08:34:00來源: 北京日報

  古樹見證了千年古都的發展變遷。在深山、胡同以及居民區等不同區域,北京市自去年起試點建設20處古樹公園,希望以樹木本體(ti) 和生境整體(ti) 保護的新模式,讓古樹煥發活力,守護城市的鄉(xiang) 愁。

  3500歲古樹長出新枝

  密雲(yun) 區新城子鎮有這樣一株古側(ce) 柏,它已經3500多歲了,是本市最年長的樹,別名“九摟十八杈”。

  跟隨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叢(cong) 日晨,記者來到了這棵古樹巨大的臂膀下。“東(dong) 側(ce) 的枝條是新長出來的,你看,是非常鮮嫩的綠色,說明營養(yang) 很充足。”叢(cong) 日晨仔細地檢查,高興(xing) 地感歎,“接下來,會(hui) 恢複得很快!”

  “九摟十八杈”一直備受關(guan) 注,針對它的複壯措施少說也開展了十年,但一直無法觸及核心問題——鬆曹路的擋牆。這堵5米高的牆緊挨著古樹東(dong) 側(ce) ,不透氣不透水,導致根係生長空間和營養(yang) 麵積嚴(yan) 重不足,長勢日漸衰弱。

  本市園林綠化部門和多家科研機構現場勘查,對古柏及生境進行全麵檢測、診斷及研判,提出“護樹、移路、建園”的基本保護思路。今年春,鬆曹路為(wei) 此東(dong) 移了19.4米,古柏總體(ti) 生長麵積擴大了約400平方米,終於(yu) 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古樹的困境。

  從(cong) 保護本體(ti) 到打造生境

  除了拆擋牆,密雲(yun) 區以“九摟十八杈”為(wei) 核心建了一座古樹公園。周邊村民時常來遛彎兒(er) ,周末還時常有城裏人驅車到訪。

  獨木不成林。公園依山而建,占地320畝(mu) ,總共新栽了近7000株喬(qiao) 木,委陵菜把地麵鋪滿,蒲公英頂著白色毛球。“這些地被是天然形成的,我們(men) 盡量不幹預,讓它恢複自然生境。”建設方負責人陳誌剛說,公園建成數月,基本形成了“複層、異齡、混交、多功能”的近自然植物群落,給古樹提供穩定的森林生態係統。

  不僅(jin) 要保護樹木本體(ti) ,也要保護周邊生境,這正是本市試點建設古樹公園背後的嶄新理念。叢(cong) 日晨說,以前做古樹複壯,大多挖複壯溝、加裝通氣孔、堵樹洞等。“這些當然是有用的,但是還不夠。應該看到,生境對於(yu) 古樹的保護至關(guan) 重要。”

  新城子鎮的另一株古樹——580餘(yu) 歲的流蘇也被納入了首批古樹公園項目。如今,古流蘇外圍的硬化地麵破拆了,栽下荊芥、魯冰花、大沙蔥等植物,形成色彩豐(feng) 富的花毯,樹體(ti) 營養(yang) 麵積從(cong) 16平方米擴展至260餘(yu) 平方米。

  建古樹社區探索和諧共生

  北京有著4萬(wan) 餘(yu) 株古樹名木,是全世界古樹最多的城市。首批古樹公園建設試點共20處,今後還將擴大試點範圍。

  首都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義(yi) 務植樹處二級調研員曲宏介紹,首批20處古樹公園分布極廣泛,有的在生態涵養(yang) 區,有的在老城胡同裏,也有的在居民區。就拿古柏來說,除了密雲(yun) 的“九摟十八杈”,還有天壇公園裏的一處試點。古樹公園項目還鼓勵創新樹木的保護模式:房山區在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了古樹保護小區建設,分別在東(dong) 山寺廟區古樹群落、古青檀群落和天然原生古樹群落建設不同類型的保護小區,在保護古樹及其生境的同時,對古樹群落進行生態環境監測。海澱區在八裏莊街道世紀新景園小區37株古樹得到充分保護的前提下,將其林下空間開辟成居民活動場所,建設古樹社區,探索古樹與(yu) 居民和諧共生的新模式。

  今年,全市將繼續推進20處整體(ti) 保護試點建設,實現古樹及其生境整體(ti) 保護。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