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文藝精品要挖掘時代精神賦能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2-07-26 08:42:00來源: 北京日報

  從(cong) 電視劇《覺醒年代》到電影《長津湖》,“北京出品”貢獻了多部文化精品。7月24日,著名電影導演黃建新、大型情景史詩《偉(wei) 大征程》總導演陳維亞(ya)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一川作為(wei) 2022北京文化論壇的嘉賓,圍繞何為(wei) 文藝精品、北京要出產(chan) 什麽(me) 樣的精品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一位資深電影導演、一位舞台藝術領域導演,再加一位文藝評論家,黃建新、陳維亞(ya) 、王一川聚到一塊,很自然地聊起了最近看過的作品。“最近幾年咱們(men) 北京創作的好作品越來越多”,王一川一下就舉(ju) 出三個(ge) 作品,“遠的不說,就說最近,一個(ge) 是電影《長津湖》,還有電視劇《覺醒年代》,還有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這三部作品都給我帶來很大的驚喜。”

  在王一川看來,《長津湖》帶著宏大的曆史觀、以慷慨悲歌的形式展現抗美援朝的故事,也創造了票房奇跡;《覺醒年代》同樣從(cong) 百年視角入手,講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的故事,感動了不少年輕人;《五星出東(dong) 方》則從(cong) 出土文物入手,展現古代絲(si) 路上的風雲(yun) 。說到越來越受歡迎的舞蹈藝術,陳維亞(ya) 想到了驚豔全國的舞劇《隻此青綠》。該劇全國巡演一票難求,正是因為(wei) 它“滿足了現代大眾(zhong) 對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審美需求”。

  聽陳維亞(ya) 、王一川說到《長津湖》,身為(wei) 該片總監製的黃建新十分謙虛,“作為(wei) 電影人,我感受到的是這麽(me) 多年電影銀幕數的增長。2009年《建國大業(ye) 》上映的時候,全國銀幕數才幾千塊,現在已經八萬(wan) 多塊了,這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在增長的表現。”黃建新感慨,隻有產(chan) 業(ye) 發展健康,才會(hui) 出現百花齊放的優(you) 秀作品,吸引觀眾(zhong) 走進電影院。他還發現,近年來,北京對電影從(cong) 業(ye) 人士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全國各地的從(cong) 業(ye) 者都願意來北京打拚,他自己的電影就得到了北京的大力支持。

  陳維亞(ya) 說,北京作為(wei) 文化之都,全國首善之區,平日上演的作品也幾乎囊括了所有藝術門類。“我們(men) 的創作在這幾年取得了很多成就,在這個(ge) 時候能坐下來說一說、想一想,回望過去,思考未來,2022北京文化論壇非常有必要。”談到本次論壇的主題“傳(chuan) 承·創新·互鑒”,陳維亞(ya) 說,“創新必須在傳(chuan) 承的基礎上,創新的過程中還要互相借鑒,北京是一個(ge) 具有創新精神、無比包容的城市,否則不會(hui) 有這樣的藝術創新能力。”

  首屆北京文化論壇的年度主題是“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在王一川看來,“推動文化創新”是手段、途徑,最終的目的是“賦能美好生活”,“是為(wei) 了讓老百姓欣賞美好的作品,傳(chuan) 遞人民的心聲。”他的話得到陳維亞(ya) 、黃建新的一致認可,繼而展開了何為(wei) 文藝精品的討論。

  “北京的文化建設要有首都風範、古都風韻和時代風貌,這‘三風’已經概括了北京的優(you) 勢,既有曆史文化底蘊,又有當下先進性,還要顯示北京的示範性,對文藝作品提出了很高要求。”王一川說,北京的藝術家擁有優(you) 質的資源,更要挖掘生活,挖掘時代精神,創造出具有引領作用的作品,這個(ge) 任務很艱巨,也很光榮。

  作品要有時代精神、要以人民為(wei) 中心,這是好作品的前提。陳維亞(ya) 說,在此之上,還要有思想的精深、藝術的精湛和製作的精良,匯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優(you) 秀的作品。“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men) 的標準是很高的,隻有達到人民的要求,作品才是好的作品。”陳維亞(ya) 希望文藝創作者能腳踏實地,在北京這塊土地上感受北京的脈搏,感受北京的精神氣質,沉下心來,推出一批優(you) 秀的作品!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