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支持中學項目竣工移交
近日,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三校一院”中的中學項目竣工,並正式移交雄安新區。此前,“三校一院”中的幼兒(er) 園項目和小學項目已先後移交雄安新區。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三個(ge) 學校項目全部建成交付,標誌著北京市全力支持雄安新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綜合承載能力取得顯著的階段性進展。
2017年8月,京冀簽署《關(guan) 於(yu) 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新建幼兒(er) 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1所。2019年9月20日“三校一院”項目同時開工建設,經過京雄兩(liang) 地近三年的共同努力,三個(ge) 學校項目全部交付,醫院項目將於(yu) 2023年底竣工。
剛剛交付的中學項目總建築麵積約4.2萬(wan) 平方米,為(wei) 全日製36班完全中學,初中35人/班,高中40人/班,共計可容納學生約1350人。學校整體(ti) 布局踐行先進辦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以書(shu) 院為(wei) 主題,打造多中心、多層級的拓展教育空間,以適應“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項目利用室外活動平台和建築連廊,將教學樓、實驗樓、綜合樓、德育展廳連接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實現教學、行政辦公和體(ti) 育拓展各功能的資源共享。
在教學功能設置方麵,教學樓內(nei) 設置了中、小教室,合班教室、普通教室、學習(xi) 討論區和教師討論區,可滿足不同課程、不同層級和不同場景的教學模式需要,為(wei) 非固定教育教學模式創造必要條件。為(wei) 實現後期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實驗樓內(nei) 還設置了錄播教室,綜合樓內(nei) 設置了720座的學術報告廳,方便後期京雄兩(liang) 地進行教學業(ye) 務探討和交流。
在安全管理方麵,整個(ge) 校區內(nei) 實現無盲區監控覆蓋,校區內(nei) 實行人車分流管理,可有效保證師生的交通安全;各教室內(nei) 均設置了防藍光和防眩光的護眼燈,充分保障師生的視力健康。能源管理方麵,項目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和分析校區能源數據,分時段集中控製教室內(nei) 的電氣係統運行,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低碳高效運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