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華西牛” 有多“牛”?

發布時間:2022-08-11 08:53: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近日正式發布優(you) 質肉牛新品種“華西牛”。“華西牛”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專(zhuan) 門化肉牛新品種,打破了我國肉牛主導品種核心種源嚴(yan) 重依賴進口的局麵,標誌著我國主導品種自主供種難、隻能依賴國外的時代一去不複返。對於(yu) 提升肉牛種業(ye) 競爭(zheng) 力,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農(nong) 牧民增收具有深遠意義(yi) 。

  “華西牛”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牛”?一頭優(you) 質的肉牛有哪些值得關(guan) 注的指標?它的育種經曆了哪些科技創新?傳(chuan) 說中的按摩、聽歌、喝山泉水、吃有機牧草,對牛真的有用嗎?

  “華西牛”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牛”?它有哪些值得關(guan) 注的指標?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研究員張路培介紹,培育“華西牛”曆經了整整43年,作為(wei) 一個(ge)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專(zhuan) 門化肉牛新品種,它有屠宰率高、淨肉率高、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好、分布區廣等特點。

  目前,“華西牛”的屠宰率和淨肉率兩(liang) 項指標分別為(wei) 62.39%和53.95%。張路培表示,這兩(liang) 項指標是整個(ge) 育種群的測定指標,和國際水平相比都較為(wei) 優(you) 秀。經群體(ti) 平均測定,“華西牛”的增重率能達到每天1.36公斤,這對於(yu) 肉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也直接與(yu) 育肥企業(ye) 的效益相關(guan) 。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各異,資源也不盡相同,如北方地區雖然粗飼料相對廉價(jia) ,但冬季氣候寒冷;南方雖有很好的粗飼料資源,但夏季會(hui) 在短時間內(nei) 達到比較高的溫度。然而,“華西牛”既可以適應北方草原牧區的生產(chan) 模式,又可以適應華北平原的農(nong) 區和南方的草山草坡地區,抑或是半農(nong) 半牧的農(nong) 牧交錯帶。“華西牛”能夠達到如此優(you) 秀的適應性與(yu) 研究團隊在育種時的考量息息相關(guan) 。

  “華西牛”的育種經曆了哪些科技創新?

  傳(chuan) 統育種主要通過表型測定和係譜記錄來收集相關(guan) 數據,以此評判子代牛犢的好壞,然後再進行一代代地改進。但牛的繁殖周期非常長,母牛一胎隻能產(chan) 一頭牛犢,妊娠期達280多天,待小牛性成熟需要一年多。再加上我國肉牛的生產(chan) 模式整體(ti) 發展相對落後,在生產(chan) 實踐上存在欠缺。

  “這造成我們(men) 育種數據收集從(cong) 質和量上都是有欠缺的。所以,針對整個(ge) 肉牛產(chan) 業(ye) 和肉牛育種的情況,我們(men) 當時下決(jue) 心做了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體(ti) 係。”張路培表示,“通過這個(ge) 體(ti) 係,我們(men) 就可以在收集到一定量的數據之後,基於(yu) 這些數據去研發這種技術,將牛的基因組和表型建立起關(guan) 聯,評判新出生的牛犢的性能。”

  自2007年起,研究團隊每年約測定200-300頭肉牛的性狀,並在此基礎上專(zhuan) 門研發了一些算法來更好地測算基因型和表型的對應關(guan) 係,張路培稱,這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成果,也是育種的核心。

  經過15年的努力,目前,基因組選擇技術在肉牛中具有了更大的應用空間。其遺傳(chuan) 評估的準確性能夠達到60%,能夠測算出一些本來隻能在屠宰之後才能測定的性狀,保護了種牛的價(jia) 值。

  按摩、聽歌、喝山泉水、吃有機牧草,對牛真的有用嗎?

  張路培認為(wei) ,從(cong) 常規的理解上來講,牛處於(yu) 放鬆的狀態,肯定是有利於(yu) 它的生長。這就涉及到牧場及養(yang) 殖設施的設計,其中具有很大學問,比如,如何盡量讓牛在養(yang) 殖過程中感到舒適才有利於(yu) 提高生產(chan) 性能。

  從(cong) 行業(ye) 的角度來說,動物能夠具備哪些“性能”,是由很多因素決(jue) 定的。包括種的選擇、後期的管理、疾病的防控以及飼料配方是否合理等等。張路培指出,因為(wei) 牛是成群養(yang) 殖的,所以在很多方麵都要達到高標準。類似於(yu) 木桶效應,若有一個(ge) 方麵做不好的話,可能最後的牛肉產(chan) 量都不會(hui) 高。

  “華西牛”品種的驗收其實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整個(ge) 群體(ti) 還需要不斷地選育提高。張路培稱,一旦有一代不選的話,整體(ti) 的性能不但不會(hui) 進步,甚至會(hui) 後退。因此,研究團隊計劃未來5-10年,保證“華西牛”在國內(nei) 核心種源的供給上達到80%以上,滿足國內(nei) 肉牛品種群體(ti) 性能提升的需要,之後再有計劃地進行推廣,逐步進入國際市場。

  監製:梁悅

  記者:鶴佳 楊揚

  編輯:潘雨薇 彭毓姬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