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李友華 小巷管家:管家真管事

發布時間:2022-08-17 08:45:00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見到李友華時,這位身穿小巷管家統一服裝的瘦小精幹老人,正在教場口街西口忙活著整理共享單車。“哪條背街小巷歸您管?”聽到這個(ge) 問題,李友華笑了。她指指釘在牆上的街巷胡同公示牌,頗有些自豪地說:“教場口街、林家胡同的小巷管家都是我。”

  近十年,李友華居住的胡同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曾經,本就不寬的胡同兩(liang) 側(ce) 停滿了車,就連人行便道上都見縫插針塞著機動車。行人打這兒(er) 過,隻得貼著牆根、側(ce) 著身,從(cong) 縫隙裏蹭過去。下午,學校快放學時,十幾個(ge) 流動攤位又聚攏來,讓二百米長的小胡同更顯擁擠。

  2018年,本市推廣建立小巷管家誌願服務隊伍。當了多年環保誌願者的李友華率先報名,“住在這條街上的人,90%以上我都認識,家門口的事,幫著管一管。”就這樣,李友華成了小巷裏的“大管家”。

  上崗後,李友華每天和占道擺攤、亂(luan) 停車等不文明現象“較勁”起來。

  剛看到有人將車停上人行便道,她立刻迎上前:“小夥(huo) 子,這兒(er) 可不能停車,去別的地兒(er) 找正規車位吧。”這邊剛把違法停車勸走,那邊的流動攤販已將大棗擺上了人行便道。小攤販斜眼看著瘦瘦小小的李友華:“賣點水果怎麽(me) 就不成了?”李友華耐著性子解釋:“人行便道上不能占道擺攤。你看看這街上人來人往,你把便道占了,老人孩子隻能去大馬路上走,多危險啊。”

  每天從(cong) 早上8點到下午4點,胡同裏處處都能見到李友華忙碌的身影。可你來他跑,你走他又來,老這麽(me) 被動應對遊擊戰也不是長久之計。

  2019年,德勝街道推出全市首個(ge) “全區域停車自治”管理模式,實施盤活公共資源的“全域路側(ce) 停車管理”、統籌小區資源的“全域小區收費停車管理”和共享社會(hui) 資源的“全域企事業(ye) 單位共享停車管理”,胡同中的亂(luan) 停車現象絕跡了。

  對於(yu) 遊商,李友華也變被動為(wei) 主動。天天盯著勸不見效,李友華就每天先到小販擺攤的地方“站崗”。耗了差不多兩(liang) 年的時間,遊商徹底放棄了這幾條街巷。街麵環境煥然一新。

  2019年年初,街巷整治開始向周邊小區延伸。小巷管家們(men) 帶頭為(wei) 小區進行“衛生大掃除”,清理出的垃圾足足裝滿了20輛卡車。拆除小區私裝地鎖那天,李友華就守在現場。“這地鎖,多少個(ge) 院裏的老人都被它絆倒過,多危險,必須拆。”李友華的話,讓一些反對拆除的車主沒了詞兒(er) 。小區250多個(ge) 私裝地鎖被一舉(ju) 清除。

  疫情期間,小巷中設立起固定的核酸檢測點,每天到核酸點維持秩序,成了李友華的“必修課”。持續6小時的值守,李友華的臉被曬得黝黑。但當她看到“大白”們(men) 順著臉往下淌汗水時,她堅持將核酸檢測點的幾把遮陽傘(san) 優(you) 先擋在“大白”們(men) 的頭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自願加入到街巷管理的隊伍中,甚至不少孩子和家長都願意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共同參與(yu) 城市治理。李友華的心裏樂(le) 開了花,“這小巷管家當的,有意義(yi) !”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