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首博東館首次啟用多項新技術

發布時間:2022-08-17 08:48:00來源: 北京日報

  城市副中心綠心,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dong) 館)即將進入內(nei) 裝階段。預計2023年底,新館將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該館的觀眾(zhong) 共享大廳和主樓為(wei) 兩(liang) 座相對獨立建築,為(wei) 此後夜間開放創造條件。

  首博東(dong) 館建設辦負責人張宇透露,該館建設過程中使用了一批新技術,涉及聲學設計、隔震技術等領域。其中,主樓的242根柱基加裝隔震墊,為(wei) 文物再添了一道保險。這在北京地區博物館中尚屬首次。

  聲音分區讓觀眾(zhong) “三步”靜心

  “北側(ce) ‘古船’是觀眾(zhong) 共享大廳,堅實厚重;南側(ce) ‘巨帆’高高揚起,是主樓,兩(liang) 座建築承擔著不同功能,其間一條水街穿過。”張宇指著兩(liang) 棟已封頂的建築介紹,觀眾(zhong) 共享大廳集展覽陳列、數字化動態展示、教育活動、觀眾(zhong) 互動體(ti) 驗等功能於(yu) 一體(ti) ,能夠實現更靈活的博物館開放模式;主樓由文物庫房、文物修複中心、展廳、宣教教室等區域組成,並結合博物館宣教功能設置兒(er) 童展廳和科普展廳。

  博物館人針對新館精心布局,用動靜分區的方式幫助觀眾(zhong) 靜下心來觀展。“從(cong) 入館到進展廳,安靜等級層層遞進。”張宇一路引導,主入口處,進門口的雜音、觀眾(zhong) 的谘詢交流,讓環境顯得相對嘈雜;隨後進入觀眾(zhong) 共享大廳,聲響漸輕,開放式的展陳可承辦一些文化活動;最後進入主樓,這裏是絕對安靜區,觀眾(zhong) 能完全靜下心來與(yu) 展品“對話”。“我們(men) 希望用三個(ge) 功能區的自然過渡,讓觀眾(zhong) 在不知不覺間進入觀展狀態。”

  主樓內(nei) 也有聲音分區。基本陳列展廳、專(zhuan) 題展廳和臨(lin) 展廳、倉(cang) 儲(chu) 式陳列展廳等將集中設置,兒(er) 童展廳和一些社教活動教室會(hui) 設置在建築另一側(ce) 。

  開小窗亮出建築智慧

  兩(liang) 座建築通過三種方式互通:一種是從(cong) 地麵穿水街,宛若走過千年運河;一種是通過地下連廊,邊走邊欣賞小型雕塑等展品;還有一種是走上地上二層的天橋,感受立體(ti) 展覽的新模式。

  其實,新館的建築本身就像一件展品,處處有新意。張宇揭秘,地下一層連廊裏,靠近主樓建築的柱基處開了兩(liang) 扇規整的窗,隔窗往下望可以看到隔震墊。“為(wei) 了保護文物的絕對安全,新館對主樓整體(ti) 建築進行了隔震處理,242根柱基下方都加裝了隔震墊,相當於(yu) 把建築放在隔震平台上。一旦遭遇地震,隔震墊自身搖擺,可將地震波對博物館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全國博物館裏應用隔震技術的並不多,在北京我們(men) 是首家。”

  按計劃,這一區域將成為(wei) “隔震”展廳,向觀眾(zhong) 傳(chuan) 播博物館預防性保護的理念。觀眾(zhong) 不僅(jin) 能透窗看到建築柱基下方的隔震墊,還可以走到地下近距離觀看隔震結構。

  文物進出與(yu) 觀眾(zhong) 互不打擾

  首博東(dong) 館設置了一些“專(zhuan) 用道”,文物進出展廳與(yu) 觀眾(zhong) 參觀互不打擾。新展布置期間,附近展廳的參觀幾乎不會(hui) 受到影響。

  “7000餘(yu) 平方米文保區分庫房和‘文物醫院’兩(liang) 部分,通過4米的文物通道連通,5部大型液壓電梯直達各展廳入口處,其中3部負責文物運輸、2部兼顧展具運輸。”張宇說,運輸文物的貨車可直接駛入這個(ge) 區域,最大限度減少文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流動。目前,“文物醫院”還是毛坯房狀態,空空蕩蕩。張宇介紹,“科室”設置已經安排好,地下一層主要有文保實驗室,一層是有機質文物修複室,夾層是無機質文物修複室。“文物送進來,可實現分析、診斷、修複等全流程的文物保護。”

  未來,文物庫房也會(hui) 亮寶。文保功能區內(nei) 將設置專(zhuan) 門展示區,觀眾(zhong) 可以看到專(zhuan) 業(ye) 修複師秀文物保護和修複絕活兒(er) ,了解最時髦的數字修複技術等。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