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10大行動30項任務助力殘疾人就業

發布時間:2022-08-23 08:29:00來源: 北京日報

  日前印發的《北京市貫徹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ye) 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通過組織實施10大行動、30項任務,搭建供需對接的助殘就業(ye) 服務平台,推動就業(ye) 崗位擴量提質,實現“十四五”時期殘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

  機關(guan) 和事業(ye) 單位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ye)

  《方案》明確,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ye) 行動,要為(wei) 殘疾人參加招錄(聘)考試提供合理便利。確保“十四五”期間編製50人(含)以上的市級、區級機關(guan) 和編製67人(含)以上的事業(ye) 單位(中小學、幼兒(er) 園除外),安排殘疾人就業(ye) 未達到規定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ye) 。

  市、區事業(ye) 單位應針對性提供一定數量適合殘疾人的崗位,靈活采取考試、考察等多種方法,公開擇優(you) 定向招聘殘疾人。國有企業(ye) 也要將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情況納入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鼓勵民營企業(ye) 積極吸納殘疾人就業(ye) 。

  本市還將引導、鼓勵北京郵政分公司預留一定比例崗位麵向殘疾人招聘新增報刊亭負責人,並適當減免攤位費、租賃費。

  除了帶動殘疾人就業(ye) ,本市也將支持更多的殘疾人自主創業(ye) 。針對不同類別殘疾人就業(ye) 特點,市殘聯將推廣“美麗(li) 工坊”手工文創、We+多元人群創業(ye) 就業(ye) 、“螢火蟲”直播、非遺技藝傳(chuan) 承等項目,打造殘疾人文創基地、殘疾人就業(ye) 創業(ye) 品牌和助殘就業(ye) 示範點,輻射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ye) 增收。

  為(wei) 殘疾人高校畢業(ye) 生至少提供3至5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方案》瞄準“四類”重點群體(ti) ,開展農(nong) 村殘疾人、殘疾人大學生、盲人、就業(ye) 困難殘疾人4項就業(ye) 幫扶行動,多方聚力兜牢就業(ye) 民生底線。

  本市將建立部門間殘疾人大學生信息交換機製,準確掌握在校殘疾人大學生數據。指導殘疾人大學生所在高校及早建立“一人一策”就業(ye) 服務台賬。將殘疾人高校畢業(ye) 生作為(wei) 重點就業(ye) 幫扶對象,建立校地聯動幫扶機製,實施“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精準幫扶,為(wei) 每人至少提供3至5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優(you) 先組織參加職業(ye) 培訓和就業(ye) 見習(xi) ,對於(yu) 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ye) 的,根據個(ge) 人意願可依托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確保有就業(ye) 意願畢業(ye) 生實現100%幫扶。

  此外,做好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執業(ye) 備案、證書(shu) 年審、職稱評審、繼續教育培訓等工作。本市將多渠道開發盲人就業(ye) 新形態,推動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在醫療機構就業(ye) 。

  精細化提升就業(ye) 服務殘疾人就業(ye) 數據互聯互通

  在殘疾人就業(ye) 方麵,長期存在著企業(ye) 與(yu) 殘疾人之間信息不對稱、技能不匹配的難題。為(wei) 了實現崗位對接、崗位匹配,《方案》提到,將實施“兩(liang) 項”殘疾人就業(ye) 提升行動。

  首先是開展精細化的就業(ye) 服務提升。對就業(ye) 年齡段未就業(ye) 殘疾人至少進行一次基礎信息核對,對其中有就業(ye) 需求的殘疾人至少組織一次職業(ye) 能力評估、進行一次就業(ye) 需求登記、開展一次就業(ye) 服務。同時動員社會(hui) 力量,為(wei) 具備一定就業(ye) 能力、存在就業(ye) 困難的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支持性就業(ye) 服務,拓展殘疾人融合就業(ye) 渠道。

  其次是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ye) 技能提升。殘疾人將被納入本市職業(ye) 技能培訓和高素質農(nong) 民、農(nong) 村實用人才培訓對象範圍,有針對地豐(feng) 富培訓內(nei) 容與(yu) 形式。同時,為(wei) 符合條件殘疾人提供免費職業(ye) 培訓服務、落實職業(ye) 培訓補貼。

  依托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北京市大數據平台和部門數據共享,本市將實現殘疾人就業(ye) 數據互聯互通。此外,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就業(ye) 和社會(hui) 保障相關(guan) 信息數據的共享比對機製,定期進行數據交換,為(wei) 開展殘疾人就業(ye) 狀況分析、就業(ye) 政策落實和就業(ye) 服務數據統計提供支撐。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