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所高校書記校長暑期集中“充電”
8月21日至22日,2022年北京高校暑期工作會(hui) 召開。93所高校的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圍繞首都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新要求進行深入交流研討。各高校表示,將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首都發展需要,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發力,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學校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以更大作為(wei) 融入和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近年來,北京大學在服務國家戰略和首都發展上作表率,發揮創新策源地作用。北大黨(dang) 委書(shu) 記郝平說,北大始終堅持紮根中國大地,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步伐,立足北京、服務北京、融入北京,“我們(men) 還要把根紮得更深更牢,通過與(yu) 首都工作同頻共振,不斷優(you) 化學科布局、培養(yang) 拔尖人才、創造前沿科技、發展先進文化。”
“北京高校要在服務首都發展中發揮先導作用。”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表示,清華將加快培養(yang)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和國家急需高層次緊缺人才,積極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育人;充分發揮學科優(you) 勢和人才優(you) 勢,利用在京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新型研發機構等重要平台,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培養(yang) 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在助力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跑好“第一棒”。
聚焦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少高校帶來了新進展。北京理工大學探索形成了科研成果轉化的“北理工模式”,城市建設、應急救災、新能源等領域的多項“國之重器”在北京轉化落地,通過市教委高精尖中心、北京實驗室等平台建設,為(wei) 北京經濟建設和產(chan) 業(ye) 升級做出貢獻。北理工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龍騰說,北理工將推動“雙一流”建設和北京“四個(ge) 中心”功能建設的雙向賦能,為(wei) 國家發展提供戰略支撐,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北京工商大學在食品、輕工、金融等領域深化政產(chan) 學研用合作,建設酒類產(chan) 品研發中心、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新型研發中心等平台,形成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專(zhuan) 利轉讓等相結合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模式,平均每年承接200餘(yu) 個(ge) 項目。該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孫寶國說,將推進“食品營養(yang) 與(yu) 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數字商科與(yu) 首都發展高精尖中心”建設,培養(yang) 服務國家和北京需求的食品和商科人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服務國家和首都發展上形成係列品牌:打造思政育人的“紅旅大賽”;開創區域國別人才培養(yang) 與(yu) 科研交叉平台,成立高校首家國別區域學院;推動中宣部對外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基地、世界旅遊組織“國際中心”與(yu) 北京旅遊學會(hui) 落戶二外。該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顧曉園說,將在為(wei) 首都發展輸送人才和服務、輸出成果上展現更大作為(wei) 。
為(wei) 期兩(liang) 天的暑期“大課”內(nei) 容豐(feng) 富,不僅(jin) 有交流研討、工作部署等環節,還邀請了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市發改委主任穆鵬、市科委主任許強,圍繞首都“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首都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等主題作專(zhuan) 題報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