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穀區鎮羅營鎮打開村委會大門變身服務空間 騰出辦公室請進眾鄉親
在平穀區鎮羅營的上鎮村,劉德宏德高望重,十多年前就一直任村支書(shu) 。可上個(ge) 月,他卻主動把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讓了出去。
老書(shu) 記如今在哪兒(er) 辦公?
記者日前來到上鎮村,村委會(hui) 門口的一間屋子掛著“村民服務中心”的牌子。大廳裏就是一溜兒(er) 辦公桌,最右邊的工位屬於(yu) 劉德宏。不光是他,其他兩(liang) 名村委、兩(liang) 名支委和“第一書(shu) 記”,也都把辦公桌搬到了這兒(er) 。來辦事的人一多,大廳裏不免顯得有點擁擠。
“跟從(cong) 前比,這辦公環境的確一個(ge) 天上、一個(ge) 地下。”劉德宏笑。過去十幾年間,他一直都擁有獨立辦公室。那是一間約15平方米的陽光房,裏頭添置了沙發、茶桌,外頭的客商來訪也不丟(diu) 份兒(er) 。碰上汛期值守,他還能抽空眯一覺。
改革始於(yu) 兩(liang) 個(ge) 月前。
今年6月,平穀區發出了“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的號召,鎮羅營地處北部深山,20個(ge) 村子紛紛行動起來。
上鎮村成為(wei) 首批試點村。因為(wei) 它是鎮羅營麵積最大的村子,連宅基地帶林田總共10平方公裏,村民總共有1800多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ge) 大村,從(cong) 前卻隻有寥寥幾間娛樂(le) 室,還是跟養(yang) 老院共用的。村裏既沒學校也沒幼兒(er) 園,孩子們(men) 放了暑假,更是無處可去。
7月,6位村幹部迅速騰出了辦公室,全都搬進村民服務中心,和村務專(zhuan) 員一起辦公。村民來辦事說事,都能“一站辦齊”,再也不用各辦公室來回跑。
村委會(hui) 小院又變成了什麽(me) 樣呢?記者探訪時正值下午,村委會(hui) 大門敞開,有村民三三兩(liang) 兩(liang) 進出。騰出的六間辦公房都掛了牌,有棋牌室、圖書(shu) 館、乒乓球室、民調室……裏頭的物資設備都是區裏給統一配備的。“您要是晚上來,這兒(er) 更熱鬧!”一位村民說:“吃完晚飯,我們(men) 經常約著一起來跳跳舞、聊聊天,小孩兒(er) 還能在旁邊的圖書(shu) 館看書(shu) 。”
讓出了辦公室,村兩(liang) 委幹部雖有不便,但也漸漸有不小的收獲。從(cong) 前大家雖然也常聚一起開會(hui) ,但門一關(guan) ,交流多少會(hui) 受到些阻礙,工作也是各管一攤兒(er) 。如今坐在一起辦公,村裏發生了啥事兒(er) ,每個(ge) 人都門兒(er) 清。
“遠的不說,就說上禮拜吧。村裏一位嫂子情緒激動,哭著就走進了村民服務中心。她家的農(nong) 資店被關(guan) 了,來找村務專(zhuan) 員討說法兒(er) 。”劉德宏說,要擱從(cong) 前,自己悶在辦公室裏很可能壓根兒(er) 不了解情況。這次,他和專(zhuan) 員一起去解釋政策、安撫情緒。那位嫂子氣兒(er) 消了,也明白了原委。自7月以來,村裏的接訴即辦投訴件的數量歸零了。
眼下,上鎮的村委會(hui) 小院裏還在緊鑼密鼓建設一座紅白喜事大廳。這裏本是村委會(hui) 內(nei) 部的停車場,足有三四百平方米,平時利用率不高。“村裏遇上紅白事,曆來是在空地上搭臨(lin) 時棚,還得自個(ge) 兒(er) 買(mai) 灶、請廚子,這筆開支不小。要是冬天,來赴宴的人還一準兒(er) 凍得打哆嗦。”劉德宏介紹,新建的大廳裏既有舞台也有後廚,還接通了水電氣熱,村民隻要支付水電等成本,就能預約使用。
鎮羅營鎮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全鎮20個(ge) 村已全部完成集中辦公設置,共騰出47間辦公室,總麵積1016平方米。有的建成了圖書(shu) 館、娛樂(le) 室,有的建成大桃直播間,也有的建成村史資料室、醫務室。一個(ge) 個(ge) 村委會(hui) 打開大門,成為(wei) 能辦事說事,又能休閑娛樂(le) 的服務空間。
今後,改革還將更深入。鎮羅營鎮專(zhuan) 門出台了村兩(liang) 委幹部集中辦公的管理製度,要求村幹部從(cong) “專(zhuan) 人專(zhuan) 崗”轉變為(wei) “一人多崗”,也就是不論具體(ti) 分工如何,要對所有業(ye) 務有所了解,不能“不知道、說不清”。各村將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村幹部的坐班、輪班時間,讓群眾(zhong) 能24小時找得著人、辦得了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