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就能發論文?北京警方查獲代發論文山寨雜誌社刑拘19人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總台央廣記者管昕)很多領域想要獲得職稱晉升,需要在知名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有些不法分子就看到了這裏的“商機”,他們(men) 仿冒知名雜誌製作“山寨”期刊,幫別人發表論文詐騙錢財。近日,北京順義(yi) 警方成功打掉了一個(ge) 以“代發論文”為(wei) 名涉案金額上百萬(wan) 的山寨雜誌社,19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黑龍江伊春、江蘇泰州等多地公安機關(guan) 查獲以“代寫(xie) 代發論文”為(wei) 名的犯罪團夥(huo) 。多位學術界人士表示,代發論文灰色產(chan) 業(ye) 鏈已存在多年,嚴(yan) 重危害學術誠信和科研質量。為(wei) 何“代發論文”黑產(chan) 難以根治?如何有效地全鏈條打擊?
前不久,北京市公安局順義(yi) 分局的民警前往廣西對一家公司展開行動,根據前期掌握的線索,這家公司打著幫助別人在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名義(yi) 騙取錢財。
警方介紹:“公安機關(guan) 對該夥(huo) 嫌疑人的電腦與(yu) 手機還有雜誌進行了扣押,發現該夥(huo) 嫌疑人的詐騙金額達到了幾百萬(wan) 。”
雷先生今年30多歲,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職員,前不久公司評職稱需要發表論文。他就想要走捷徑,便在網上找了一家出版社。
“公司最近準備評職稱,但是我學曆不是很高,於(yu) 是我就準備在網上搜,就看見有一QQ號上說找他能幫忙在一些雜誌期刊上投稿,給他轉了1800,發三篇。我拿著這雜誌一看,上麵確實有我名字,單位說他們(men) 去雜誌社核實,沒有這些東(dong) 西。”雷先生說。
雷先生當時立刻聯係了對接人,發現直接被拉黑了,聯係不上。
接到報案後,順義(yi) 公安分局刑偵(zhen) 支隊會(hui) 同仁和派出所立刻展開調查。發現雷先生收到的雜誌期刊是嫌疑人自己印刷出來的冒牌貨。仁和派出所民警安穩說:“它的封麵外觀還有一些出版信息,都是仿照正版所做,論文的內(nei) 容肯定跟正版的出版論文明顯不同。”
除了封麵外觀和論文內(nei) 容外,單從(cong) 雜誌的印刷紙張也可以輕易判斷出這些都是假刊物。警方調查發現,這是一個(ge) 犯罪團夥(huo) ,日前在廣西成功將以王某為(wei) 首的19人詐騙團夥(huo) 一網打盡。據民警介紹,嫌疑人通過QQ群,微信群發布廣告,以雜誌社發表論文的名義(yi) 行騙,每一篇論文收取幾百塊錢的費用。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謝澍對記者表示,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wei) 目的,使用欺騙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wei) 。以代寫(xie) 代發期刊論文為(wei) 名騙取被害人財物,是典型的詐騙行為(wei) 。他說:“這樣的犯罪行為(wei) 十分普遍,但由於(yu) 代寫(xie) 、代發論文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事情,因此很多被害人在收到代寫(xie) 的文章後發現質量很差或者不能發表,或者發表在‘假期刊’上也不敢報警,因此影響了對於(yu) 犯罪團夥(huo) 的打擊力度。”
謝澍認為(wei) ,在期刊發表中介領域,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被害人的這一心理,不斷擴大犯罪規模。對於(yu) 科研人員或者在校學生而言,科研沒有捷徑,需要遵守基本的學術規範和科研誠信,發表論文要通過正規的渠道,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市地石律師事務所律師竇冬辰則告訴記者,代發論文發表在虛假的學術刊物上,騙取的隻是個(ge) 人錢財,而代發論文發表在真實的學術期刊上,對學術圈的危害更大。“當然還有一種代發論文——作者可能真正支付了一些錢財,然後他們(men) (中介)也真正幫作者去發了。我覺得後者的這種行為(wei) 可能對於(yu) 學術界的傷(shang) 害會(hui) 更大。”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地公安機關(guan) 對“代發論文”的黑灰產(chan) 業(ye) 鏈展開行動。根據警方查處的案件情況,代發論文利益鏈,在醫學領域一定程度存在,很多醫務工作者被騙。
以江蘇泰州公安機關(guan) 查處的一起案件為(wei) 例:當地警方偵(zhen) 查發現,2018年以來,黃某甲、黃某乙在雲(yun) 南省昆明市注冊(ce) 成立昆明某某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招募王某某等11人任業(ye) 務員,並進行“話術”培訓。由業(ye) 務員冒充雜誌社編輯、顧問等身份,隨機撥打江蘇、雲(yun) 南各醫院醫護人員電話,尋找需要在各類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的客戶,以能夠幫醫護人員在指定刊物代寫(xie) 代發論文為(wei) 名,通過製作假的錄稿通知書(shu) 等騙取客戶款項後,未發表論文或采用轉其他低端刊物、發假刊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物。該作案方式致使120餘(yu) 名醫護人員上當受騙,騙得財物達40餘(yu) 萬(wan) 元。
記者調查發現,代寫(xie) 代發論文利益鏈,不僅(jin) 在醫院、建築等以技術為(wei) 核心的業(ye) 務單位,在高校也一定程度存在。多位要求匿名的高校教師對記者表示,一些科研實力不強或者僅(jin) 是中級職稱的高校講師,在核心學術期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隻能花錢買(mai) 版麵才有機會(hui) 發表文章。而那些學術影響力比較大的專(zhuan) 家學者,更容易發表論文。
有學術期刊的編輯對記者表示,職稱和單位都是期刊決(jue) 定采用的關(guan) 鍵詞,青年學者發文章的難度相對比較大,青年科研成果或者學術觀點也很難被采用。竇冬辰律師對此分析認為(wei) :“比如像有的教授,他在學術中的影響力很大,我作為(wei) 編輯來講,我發表他的文章,可能誰也說不出什麽(me) 來,並且這個(ge) 文章質量是有一定保障的。”
一名985院校的青年教師對記者表示,現在不僅(jin) 高校教師需要靠發表論文來評職稱,本科生、研究生申請更高學曆,也需要通過論文來證明科研能力。這就造成了很多雜誌從(cong) 雙月刊變成月刊甚至旬刊,從(cong) 中收取版麵費。發表論文的需求在擴大,學術期刊市場也在不斷迎合這種社會(hui) 需求。要杜絕這樣的現象,必須改變以論文評定所有資質的現狀,開展多種渠道和評價(jia) 路徑。
在謝澍看來,當前的論文中介產(chan) 業(ye) 鏈已經逐步告別了“張貼小廣告”的模式,而是與(yu) 網絡黑灰產(chan) 業(ye) 犯罪關(guan) 聯。尤其是在網絡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彈窗小廣告為(wei) 論文中介引流。所以在打擊過程中不應僅(jin) 僅(jin) 依賴被害人提供的線索。打擊論文中介,需要進行“全鏈條”懲治。
“不僅(jin) 要打擊論文代寫(xie) 代發本身,還要對其上下遊犯罪進行甄別,包括廣告引流在內(nei) 的黑灰產(chan) 業(ye) 鏈。並且打擊和整治不能局限於(yu) 個(ge) 案,應當多機關(guan) 形成合力,‘由點到麵’地實現‘全鏈條’懲治,由個(ge) 案入手,‘順藤摸瓜’地牽出整個(ge) 黑灰產(chan) 業(ye) 鏈。”謝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