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中山公園來今雨軒90後講解員蘇然:曆史講解員變身紅色課堂教師

發布時間:2022-10-08 08:4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品嚐冬菜包子、豌豆黃,喝上一杯茉莉花茶,讀一讀紅色文化名人書(shu) 籍、傳(chuan) 記……國慶假期內(nei) ,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革命舊址內(nei) ,遊客一邊品食經典茶點,一邊沉浸式體(ti) 驗中國早期進步人士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的活動場景。“‘來今雨軒’始建於(yu) 1915年,是北京20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hui) 名流雅集之地。以李大釗、毛澤東(dong) 、鄧中夏為(wei) 代表的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常聚於(yu) 此。”90後講解員蘇然,正在此給三個(ge) 家庭講解“少年中國學會(hui) ”和“文學研究會(hui) ”兩(liang) 個(ge) 專(zhuan) 題展覽。

  去年6月1日,來今雨軒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正式對外開放。這一年多來,中山公園通過空間、場景、氛圍的還原,讓更多的遊客走進來今雨軒茶社,感受紅色文化、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已經有8年講解員工作經驗的蘇然,為(wei) 了讓“紅色經典”更加生動形象,本不是科班出身的她,通過不斷的學習(xi) ,現在已經成了經驗豐(feng) 富的師傅。“講解的功夫不在講,而在答。因為(wei) 有些觀眾(zhong) 的提問是超綱的,不在講解詞裏,回答起來才是考驗。”蘇然告訴北青報記者,剛成為(wei) 講解員的時候,她都會(hui) 跟著自己的師傅班長,記錄下觀眾(zhong) 的提問,下班後查閱文獻資料,久而久之,記錄的內(nei) 容已經成冊(ce) 。

  到“來今雨軒”革命舊址遊覽的,大多數是以家庭為(wei) 單位,其中9-14歲的孩子最多。為(wei) 了讓自己的講解給孩子們(men) 留下深刻印象,蘇然和同事們(men) 根據四年級到初中二年級的語文、曆史、政治有關(guan) 的內(nei) 容,將老舍、朱自清等人的文章找出來,並在講解時對學生們(men) “提問”,增加互動的次數。

  “很多孩子在聽到我提問講解的內(nei) 容時,都特別積極主動,因為(wei) 他們(men) 發現這些是自己書(shu) 本上學過的知識,就會(hui) 主動展示自己。”蘇然說,自己不僅(jin) 是講解,更要做個(ge) “老師”,讓這些紅色經典傳(chuan) 承下去。“我不會(hui) 僅(jin) 單獨介紹每個(ge) 人物,而是把當時曆史中的人物進行串聯,讓孩子們(men) 更有‘沉浸式’的感受。”

  為(wei) 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同學們(men) 的興(xing) 趣,中山公園設計了孩子們(men) 喜歡的文創貼紙,貼紙中融入了新青年、冬菜包子、來今雨軒茶文化、中國夢、不忘初心等諸多紅色元素,整體(ti) 風格活潑,顏色鮮豔,她將這些“教具”當作小禮品發給大家,讓同學們(men) 把紅色文化帶回家,作為(wei) 講解的課程延伸。

  來今雨軒開放初期至今,講解預約幾乎天天約滿,甚至還有加場。去年,來今雨軒成為(wei) 北京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為(wei) 此,中山公園開設了暑期青少年專(zhuan) 場——“我心中的少年中國”紅色精品課堂活動。蘇然告訴北青報記者,這個(ge) 紅色精品課,在內(nei) 容設計上,融入更多有意義(yi) 、有趣味、有啟發的互動活動,捕捉青少年的興(xing) 趣點,創新講解模式,把單純的“輸出式講解”,轉變為(wei) 通過講黨(dang) 史故事、解讀文學作品、提問互動、經典誦讀等方式,讓孩子們(men) 領會(hui) 百年茶社的紅色文化。

  “針對由於(yu) 展區麵積小、疫情期間參觀人數管控等原因無法容納大批學生同時參觀等問題,我們(men) 以錄製講解視頻、雲(yun) 上直播等多種方式向中小學生傳(chuan) 播好中山公園的紅色文化。”蘇然說。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