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成為首都發展亮麗底色
十年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麵積241.9萬(wan) 畝(mu) 、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4%、北京城市副中心清潔優(you) 質能源使用比例基本達到100%……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11日)從(cong) 市發改委獲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本市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在推動城市“減量”發展的深刻轉型過程中把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取得了顯著成效,綠色成為(wei) 首都的亮麗(li) 底色。
去年完成62家單位
清潔生產(chan) 審核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作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提出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市堅持“瘦身健體(ti) ”,推動產(chan) 業(ye) 綠色化轉型升級。增量上,自2014年起製定實施並持續修訂完善新增產(chan) 業(ye) 禁止和限製目錄,最新的2022年版目錄進一步瞄準“雙碳”目標,引導新增產(chan) 業(ye) 和功能發展更加綠色低碳、生態環保。存量上,持續疏解非首都功能產(chan) 業(ye) ,大力推動存量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改造,完善清潔生產(chan) 促進工作機製和標準體(ti) 係,“十三五”期間共完成439家單位清潔生產(chan) 審核,實施一批清潔生產(chan) 項目,預計可實現年節能17.8萬(wan) 噸標準煤,節水725萬(wan) 噸,減少汙染物排放4463噸。2021年繼續完成62家單位清潔生產(chan) 審核。
加強重點用能企業(ye) 單位管理,2021年起,依托“互聯網+監管”平台對全市重點用能單位實施了全覆蓋的節能綜合監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累計責令改正836起,行政處罰127起,沒收國家明令淘汰用能設備2029台。
城市森林覆蓋率
由38.6%升至44.6%
“十八大”以來,本市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本市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持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了生態環境全麵改善。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2021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同比2013年下降63.1%,空氣質量六個(ge) 指標首次全麵達標。深化“三水”統籌,加強水環境治理,汙水處理率從(cong) 83%提高到95.8%,國考劣V類斷麵全麵消除,密雲(yun) 水庫最大蓄水量創建庫以來新高,永定河等五大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水環境實現曆史性好轉。十年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麵積241.9萬(wan) 畝(mu) ,相當於(yu) 增加了237個(ge)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城市森林覆蓋率由38.6%提高到44.6%。
通過增加城市綠地麵積,恢複河湖濕地,也拓展了城市的綠色生態空間,為(wei) 野生動物提供了更豐(feng) 富的棲息地。2020年北京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地記錄到各類物種共5086種,發現了70種北京新記錄種,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世界上鳥類最豐(feng) 富的首都之一。
能效水平始終保持
全國省級地區最優(you)
本市堅持把節約資源能源作為(wei) 綠色北京建設的重要抓手,多措並舉(ju) 推動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讓城市更加綠色高效。建立完善綠色低碳各類標準體(ti) 係,發布了建築、交通、工業(ye) 等領域246項節能和循環經濟標準。截至2021年底,累計建成城鎮節能住宅約5.5億(yi) 平方米,節能住宅約占全部既有住宅的95%;累計建成城鎮節能民用建築8.02億(yi) 平方米,節能民用建築占全部既有民用建築總量的80.6%,節能住宅和節能民用建築的比重持續居各省市首位。
在綠色交通領域,大力推進綠色出行,著力構建地上地下立體(ti) 化公交網絡,2021年底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運營裏程已達到1145公裏。完成二環全線慢行係統改造,建成綠道100公裏,“騎行+步行”網絡體(ti) 係加快形成,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4%。優(you) 化載運工具能源結構,累計淘汰國三汽油車超過10萬(wan) 輛,累計推廣新能源車超過50萬(wan) 輛,公交車輛中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比例達90.2%,純電動出租車比例達15.8%,新能源快遞車輛比例近40%,電子運單使用率達99%。2021年全市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較2012年累計下降37.8%和48%,能效水平始終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you) 水平,成為(wei) 全國唯一一個(ge) 連續14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節能任務的省級地區。
重點區域綠色低碳率先示範,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積極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推動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清潔優(you) 質能源使用比例基本達到100%,新建民用建築執行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築全麵執行三星綠色建築標準,區域出租車全部實現電動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