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動科學布局“城市大腦”
北京市委市政府日前發布了《首都標準化發展綱要2035》,明確到2025年,北京市標準化服務“四個(ge) 中心”功能建設的能力充分提升,以標準化助力首都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更加顯著;到2035年,標準化全麵服務“四個(ge) 中心”功能建設。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綱要》是市委市政府對未來五年到十五年首都標準化工作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和整體(ti) 部署,其確定了首都標準化工作的新方位,是未來一個(ge) 時期首都標準化工作的行動指南。
梳理《綱要》主要內(nei) 容,北青報記者發現到2025年,《綱要》對首都標準化工作提出了“五個(ge) 更加”的定性要求和7項定量指標。“五個(ge) 更加”即:“四個(ge) 中心”功能建設的標準化支撐更加有力;京津冀標準化發展更加協同;首都標準體(ti) 係更加完善;首都標準化開放程度更加提升;首都標準化綜合能力更加凸顯。
“五個(ge) 更加”中涵蓋了7項定量指標。即:製定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30項以上,促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取得更大成效;製定國際標準80項以上,培育若幹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團體(ti) 標準組織;製定地方標準800項以上;地方標準平均製定周期在18個(ge) 月以內(nei) ;科技項目形成標準研究成果的比率達到60%以上;建成至少12個(ge) 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開展40項標準化試點示範。
《綱要》中還明確了數字經濟、智慧城市、城市運行、社會(hui) 治理、綠色發展、民生保障、平安北京等方麵的標準化內(nei) 容。“智慧城市”是個(ge) 什麽(me) 樣子?《綱要》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管理標準化進程。科學布局“城市大腦”,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應用服務標準化建設,重點圍繞“城市碼”開展編碼和應用規範的標準研製,健全城市智慧化管理標準體(ti) 係,助力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推動智能建造標準化,完善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施工現場監控等標準。完善數字生活、智慧民生等領域技術與(yu) 服務標準,開啟智慧生活新體(ti) 驗。
同時構建現代化城市交通標準體(ti) 係,重點推進慢行係統、地麵公交等標準研製。圍繞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相關(guan) 標準。積極開展自動駕駛、智慧高速公路等標準研製。圍繞站城一體(ti) 化、軌道交通一體(ti) 化,推進規劃設計、交通配套及綜合評價(jia) 等相關(guan) 標準研製,打造“軌道上的都市生活”。健全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標準體(ti) 係,提升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等重點地區市容環境景觀管理標準化水平,重點開展環境衛生、戶外廣告設施及牌匾標識、城市照明等標準研製。構建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和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譯寫(xie) 、引導標識係統等標準體(ti) 係,優(you) 化首都國際化都市形象。
推動綠色北京建設也是首都標準化服務的重點。《綱要》中提出,要加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標準化支撐。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低碳標準體(ti) 係。加快完善碳排放核查核算、碳排放權交易、低碳建設和評價(jia) 的標準,為(wei) 發布碳中和時間表和路線圖提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