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示範區地均收入十年增237%
作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國家高新區、第一個(ge)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中關(guan) 村)過去十年來充分發揮科技體(ti) 製機製創新試驗田作用,加快培育高精尖產(chan) 業(ye) 。十年來不僅(jin) 向全國複製推廣了多項科技創新改革政策舉(ju) 措,孕育出一大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和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還實現了收入、出口的高增長,成為(wei) 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我國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自主創新的主陣地。
30多項改革複製推廣到全國
中關(guan) 村先行先試並推廣了一批輻射全國的改革政策,極大地釋放了中關(guan) 村科技創新的活力。國家層麵先後支持中關(guan) 村開展了“1+6”“新四條”“新新四條”、兩(liang) 輪人才特區政策、財稅政策等80多項改革措施,出台了促進在京高校、央企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中關(guan) 村國際人才20條新政等一係列政策,率先落地公司型創投機構企業(ye) 所得稅、技術轉讓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試點,持續開展了投貸聯動、設立民營銀行、企業(ye) 境外並購外匯管理、企業(ye) 外債(zhai) 便利化、建設生物醫藥國檢試驗區、創新醫療器械應用推廣、強化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運營等改革試點,已有30多項政策複製推廣到全國。
十大突破性技術三項出自中關(guan) 村
中關(guan) 村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從(cong) 0到1”的基礎研究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湧現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前沿技術領域,產(chan) 生了百度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平台阿波羅、寒武紀國際領先的深度學習(xi) 智能芯片、曠視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平台Brain++、天智航全球唯一可開展脊柱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利亞(ya) 德全球唯一量產(chan) 的0.7毫米高清LED小間距顯示製造技術、京東(dong) 方國際領先柔性AMOLED生產(chan) 技術等一批創新成果。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的超高精度定位技術、字節跳動的TikTok推薦算法技術等三項技術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1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中關(guan) 村還積極投身科技抗疫,研製生產(chan) 了一批科技抗疫重磅產(chan) 品。國內(nei) 唯一中和抗體(ti) 藥物和5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科興(xing) 中維等企業(ye) 研發的新冠疫苗成為(wei) “全球公共產(chan) 品”。
地均收入十年增長237%
中關(guan) 村長期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啟動實施中關(guan) 村高精尖產(chan) 業(ye) “強鏈工程”,打造出安全高效的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2012年以電子製造、軟件及信息服務等為(wei) 代表的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到2021年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yun) 計算、集成電路等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向高精尖經濟結構調整。
中關(guan) 村的產(chan) 業(ye) 總收入從(cong) 2012年的2.5萬(wan) 億(yi) 元發展到2021年的8.4萬(wan) 億(yi) 元,對北京市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以上,成為(wei) 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中關(guan) 村地均收入172.9億(yi) 元/平方公裏,地均稅費6.5億(yi) 元/平方公裏,較2012年增長率分別達到237%、116.7%。
孕育102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中關(guan) 村著力構建“大企業(ye) 強、獨角獸(shou) 企業(ye) 多、中小企業(ye) 活”的創新企業(ye) 矩陣,科技型企業(ye) 發展始終領跑全國。去年中關(guan) 村高新技術企業(ye) 2.4萬(wan) 家,其中年收入億(yi) 元以上企業(ye) 4106家,千億(yi) 元企業(ye) 實現零的突破,達到8家,10家企業(ye) 入選財富“2021年世界500強”。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關(guan) 村上市企業(ye) 總數達466家(不含新三板),是2012年的2倍,其中22家企業(ye) 市值超千億(yi) 元;擁有獨角獸(shou) 企業(ye) 102家,數量位居全球城市第2位,其中4家為(wei) 估值超100億(yi) 美元的超級獨角獸(shou) 。
此外中關(guan) 村深化內(nei) 外聯動。對外,受新冠疫苗、移動終端產(chan) 品等海外需求大增的拉動,去年中關(guan) 村出口高位增長,達3893.8億(yi) 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對內(nei) ,中關(guan) 村積極強化一區多園統籌聯動、推動京津冀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融合,去年流向外省市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翻了兩(liang) 番,由2012年的602.4億(yi) 元增加至2021年的2800.5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