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完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外業調查采樣工作 3801個樣點清查土壤資源家底
日前,隨著最後一份土壤樣本自懷柔區送回,北京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外業(ye) 調查采樣部分宣告結束。接下來,這些取自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的大量土壤樣品將進行測試化驗,獲取進一步的理化數據。
今年2月底,北京市全麵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目前已完成國家下發的3801個(ge) 調查樣點,包括3723個(ge) 表層樣點和78個(ge) 剖麵樣點,進度居全國前列。今年北京市有10個(ge) 區參加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調查點位涉及167個(ge) 鎮(鄉(xiang) )的1881個(ge) 村。“近年來,北京農(nong) 用地的土壤肥力提升了,目前開展的建設用地減量化騰退複墾等工程,使得耕地麵積正在增加。近年來地下水位的變化使得四十多年前‘二普’的沼澤土、鹽堿化潮土和風沙土麵積也減少了。總體(ti) 來講,外業(ye) 調查采樣獲得可喜的結果。”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外業(ye) 調查組副組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吳克寧說。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簡稱為(wei) “三普”。此次普查距離1979年啟動的“二普”已有43年,這期間城鄉(xiang) 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郊野變為(wei) 城鎮,荒山披上綠裝,農(nong) 田種植越來越機械化……自然條件的變化與(yu) 人類的活動對土壤產(chan) 生了怎樣的影響?土壤的質量現狀如何?還有多少後備耕地資源?這一係列的問題,都將在這一次普查中得到更詳細、更全麵、更完善的數據支持。
“土壤‘三普’按照一年試點、兩(liang) 年鋪開、一年收尾的時間安排進度展開。2022年是啟動與(yu) 試點之年,已在全國選取88個(ge) 縣開展試點。北京有10個(ge) 區入選,是全國最多的。”吳克寧介紹,與(yu) “二普”相比,這次普查的範圍更大,技術手段也更加先進。“三普”的普查對象包括全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nong) 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點調查與(yu) 食物生產(chan) 相關(guan) 的土地,未利用地重點調查與(yu) 可開墾耕地資源相關(guan) 的土地,如鹽堿地等。“不僅(jin) 是對現有耕地的‘健康體(ti) 檢’,同時也對後備耕地資源進行調查評價(jia) ,以貫徹落實我國‘大食物觀’下的藏糧於(yu) 地戰略。”吳克寧介紹,此次普查綜合使用了遙感技術、地理信息係統、條碼識別技術等現代信息化手段,比如在外業(ye) 調查采樣階段采用了電子圍欄技術,所有外業(ye) 調查采樣人員必須在指定的範圍內(nei) 進行采樣,上傳(chuan) 外業(ye) 調查的記錄、照片和錄像,否則無法上傳(chuan) 數據。
“作為(wei) 全國試點區最多的地區,北京市集結了雄厚的專(zhuan) 家力量參與(yu) 工作。”北京市農(nong) 林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市“三普”工作技術指導組副組長鄒國元介紹,專(zhuan) 家資源方麵以北京農(nong) 林科學院為(wei) 主,邀請了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林業(ye) 大學、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北京農(nong) 學院、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40餘(yu) 位土壤方麵的資深專(zhuan) 家參與(yu) ,按照一位專(zhuan) 家對接一個(ge) 區,2至3位專(zhuan) 家對接一個(ge) 片區的模式,指導各區外業(ye) 調查隊開展土壤采樣。“采樣工作非常嚴(yan) 格,在哪采、采多深、采多少量、用什麽(me) 工具等,都有明確要求。”鄒國元說,北京豐(feng) 富的專(zhuan) 家資源為(wei) 普查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接下來,普查即將進入內(nei) 業(ye) 測試化驗階段,以完善與(yu) 校核補充土壤類型為(wei) 基礎,以土壤理化性狀普查為(wei) 重點,更新和完善土壤基礎數據,構建土壤數據庫和樣品庫,開展數據整理審核、分析和成果匯總等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