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百個項目穩步推進
凝聚智慧、匯聚力量,共同講好名城保護的北京故事。2022“名城保護·大家談”活動近日在線上舉(ju) 辦。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主任、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介紹,自北京成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以來,40年間,保護對象逐步擴大、保護手段更加多元,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成為(wei) 名城保護的兩(liang) 大重點區域。《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印發,其中提出的100個(ge) 項目已陸續啟動實施。
重點
對老城和三山五園開展整體(ti) 保護
今年是我國設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製度暨北京成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重新製定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1周年。
“作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年來北京的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住建部總經濟師楊保軍(jun) 在致辭中表示,截至2021年,北京已劃定了四批次共49片曆史文化街區,公布了三批次共1056棟(座)曆史建築,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一批曆史建築得到活化利用,為(wei) 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範例和樣板。
張維介紹,作為(wei) 名城保護的兩(liang) 大重點區域,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整體(ti) 保護對完善曆史文化名城保護體(ti) 係至關(guan) 重要。在首規委統籌下,央地形成協同推進重點文物騰退保護利用合力,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保護利用取得重要進展,賢良祠住戶騰退、太廟非文物建築騰退、社稷壇東(dong) 西排房拆除及綠化工作完成,清陸軍(jun) 部舊址、皇史宬北院對外開放,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了更多高品質文化活動場所。
在傳(chuan) 統風貌保護方麵,本市持續加強老城空間格局保護,實施北海醫院和天意市場拆除降層,改善傳(chuan) 統中軸線景觀視廊;拆除積水潭醫院新北樓,再現“銀錠觀山”美景。同時,逐步恢複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田園曆史風貌,公園成群、綠地連片的生態基底初步形成,京西稻田景觀也得以再現。
西城區副區長陳朝暉在活動中透露,作為(wei) 魯迅先生的故居之一,紹興(xing) 會(hui) 館已經完成騰退,列入西城區第二批文物活化利用計劃,今年已經確定利用方案,計劃明年啟動修繕。
舉(ju) 措
名城保護與(yu) 城市更新有機結合
“陽光照進了屋裏,也照進了老百姓心裏”,雨兒(er) 胡同的住戶提起居住條件的改善,總有說不完的話。近年來,北京老城探索形成了“共生院”“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換租”等改善民生的特色實踐,名城保護與(yu) 城市更新有機結合。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介紹,2017年批複的新版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中,將“舊城”改為(wei) “老城”,一字之變體(ti) 現出對城市曆史積澱的尊重。在改善人居環境的過程中,通過疏解提質,也能夠破解老城整體(ti) 保護的曆史困境,換取老城保護與(yu) 發展的空間。2019年以來,通過各級各類文物騰退工作,1800餘(yu) 戶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通過曆史文化街區“申請式退租”,4000餘(yu) 戶居民的居住環境明顯提高。
與(yu) 此同時,本市持續推進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建設交通安寧無車街區,讓胡同逐漸回歸到有綠蔭、有鳥鳴、有老北京味兒(er) 的所在。地安門外大街複興(xing) 計劃完成,平安大街、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理念
鼓勵活化利用曆史文化資源
2021年,新版《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發布,明確將長城文化帶列入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範圍。同年12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正式印發,目標是建成漫步長城史卷的曆史文化景觀示範區和文化、生態、生活共融發展的典範區。
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湯羽揚介紹,《保護規劃》中提出的100個(ge) 項目已陸續啟動實施,其中針對“十四五”時期提煉出了24項,形成北京市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近期將逐一落實。“目前,有些項目已經啟動實施,主要以國家級的3個(ge) 標誌性項目為(wei) 主,包括箭扣長城修繕保護項目、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項目和北京長城文化係列節慶活動。”湯羽揚介紹,位於(yu) 八達嶺的中國長城博物館是唯一一處以“中國”冠名的長城專(zhuan) 題博物館,目前項目的國際設計招標已完成,方案即將揭曉。
“北京名城保護工作不僅(jin) 要在‘保’上做文章,更要在‘用’上下功夫。”首規委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劉玉民表示,探索曆史文化遺產(chan) 利用的新機製、新模式將是名城保護工作未來的方向和挑戰。“我們(men) 鼓勵、支持曆史文化資源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活化利用。鼓勵四合院、近現代建築、老舊廠房、居住小區及其他曆史建築開展社區服務、文化展示與(yu) 交流、文化創意以及公益性辦公等功能。”劉玉民透露,首規委辦正在會(hui) 同央地有關(guan) 部門推動核心區文物騰退保護利用工作,力爭(zheng) 曆史文化遺產(chan) 可開放、可展示、可交流、可感悟,重拾城市記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