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李俊臣:每月12次的長城巡護一次不能少

發布時間:2022-11-14 08:5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投身基層文保工作25年,對古北口鎮的文物如數家珍,積極參與(yu) 長城保護修繕……李俊臣現任北京市密雲(yun) 區古北口鎮市民活動中心主任,從(cong) 1997年至今,他行走在古北口鎮的崇山峻嶺之間,積累下豐(feng) 富的文物保護經驗,成為(wei) 長城文化帶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基層力量。

  作為(wei)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密雲(yun) 區古北口鎮文物數量多、分布廣,部分文物點分散在崇山峻嶺之間,其中包括以險著稱的司馬台長城、臥虎山長城、密布著84座敵樓的蟠龍山長城,這為(wei) 日常巡查帶來重重困難,而李俊臣和三名長城保護員每月的巡查不能少於(yu) 12次。

  以古北口鎮的長城為(wei) 例,即便是相對平緩的蟠龍山長城,巡查一遍也要四五個(ge) 小時,遇到雨雪等惡劣天氣耗時更久。在巡查途中,李俊臣以觀察記錄為(wei) 主,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上報。此外,古北口鎮的長城多未向公眾(zhong) 開放,為(wei) 保護文物本體(ti) 安全,“勸阻遊人”是長城巡查的重要工作。一些遊人麵對崎嶇陡險的山路,還容易發生危險,這都需要文物工作者耐心勸說和引導。

  多年來,李俊臣走遍了古北口鎮每一處文物點,通過大量的田野考察,積累了豐(feng) 富的文物保護經驗,並參與(yu) 了多項文保項目的勘察、申報、實施工作,例如臥虎山長城多處敵台的修繕工程、蟠龍山長城搶險加固工程、五裏坨水關(guan) 搶險加固工程、司馬台長城敵樓避雷監測工程、潮河關(guan) 慘案紀念碑以及楊令公廟宇修繕工程等,都曾留下李俊臣的工作身影。

  日複一日地巡查,不免會(hui) 有新發現。如在蟠龍山長城西段的一處修繕工程中,李俊臣在清理碎磚、雜草環節中,發現了一座炮台,經初步鑒定是明代修造;司馬台長城的城磚基本出自明朝萬(wan) 曆年間,李俊臣在東(dong) 5樓上發現“河大營造”、在望京樓上發現“古北路營造”的戳記,而找到這些重要的曆史信息,需要基層文物工作者的細致踏勘。

  李俊臣坦言,接下來,他將堅持以文物保護為(wei) 基本出發點,通過生態環境保護、長城文化挖掘、遺址研究修複、基礎設施完善,全方位保護鎮域文物古跡,持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讓文化遺產(chan) 保護成果更多惠及民眾(zhong) 。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