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區建成綠色“首都城市西大門”
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內(nei) 的“布水池”。石景山供圖
日前,北京市石景山區上榜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2018年起,石景山在北京中心城區中率先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行動。四年來,全區共新建和改造大型城市公園25座、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與(yu) 小微綠地54處,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地總麵積近400公頃,森林覆蓋率31.49%,人均公園綠地麵積24.16平方米,全區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3.8%,全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9.32%,位居全市第一。“出門見綠、開窗見景”在“首都城市西大門”石景山已經變為(wei) 現實。
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
人工濕地為(wei) 永定河補水 引來多種野生動物
濕地被稱為(wei) “地球之腎”。在石景山區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內(nei) ,有一片麵積為(wei) 31.03公頃的人工濕地。“這片人工濕地位於(yu) 永定河左岸,濕地建設是從(cong) 2018年4月開始的,2021年6月完成所有水生植物的種植,今年3月份正式對外開放。”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冉升明告訴記者,景觀塔底麵是一座“布水池”,每天都會(hui) 有約6萬(wan) 立方米經過自來水廠處理的中水流入布水池,接著再被“泵”向這片濕地,經過濕地再次淨化後,每天約有4.5萬(wan) 立方米的水,注入到永定河裏。
“濕地建成後,除了能夠為(wei) 永定河補水,還豐(feng) 富了區域內(nei) 的生物多樣性。”冉升明介紹,4年前,這裏是一片河灘地,被稱作“南大荒”。現如今,在這座總占地麵積121公頃的森林公園裏,栽植有3.5萬(wan) 餘(yu) 株喬(qiao) 木、13萬(wan) 餘(yu) 株灌木以及約23萬(wan) 平方米的地被植物。自從(cong) 人工濕地建成後,茂密的植物給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吸引了野生鳳頭鸊鷉、白鷺、夜鷺等野生動物。
2018年10月,石景山區開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四年來,石景山區以生態水係生態修複為(wei) 重點,拓展了城市民生服務功能和生物廊道潛力。建成北京冬奧公園和濱河馬拉鬆“最美跑道”,將1142公頃的河畔綠地“縫合”,成為(wei) 北京中心城區最大的森林公園。建成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累計恢複建設濕地31.03公頃,成為(wei) 濕地觀光、觀鳥、科普教育的基地。
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
棚戶區變城市森林公園
在衙門口、金頂山、老山、永定河等區域,4處大尺度城市森林生機盎然。其中,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位於(yu) 石景山區西五環衙門口橋南,總麵積98.67公頃,是石景山區最大的棚戶區改造綠地、京西最大規模的留白增綠片區。
記者傍晚時分來到這座公園,斜陽暖黃的光讓公園看起來格外靜謐,在其中散步的人們(men) 也安靜起來。幾年之前,這裏的環境卻很差,讓人無法和“公園”聯係起來。
石景山區園林綠化局建設管理科科長葉宏介紹,公園實施建設之前,這裏是棚戶區。“基本上是大雜院的居住形式,而且低端產(chan) 業(ye) 鏈在這個(ge) 區域也聚集得比較多。原來進入棚戶區,常能看到汙水橫流,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很差,很多家庭供水供暖不足,冬天靠燒煤爐來取暖。”葉宏說。
2017年,石景山區製定了“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任務實施計劃”,同年石景山區園林綠化局開始對衙門口森林公園進行前期規劃、立項批複等工作,2019年開始動工。2021年10月1日,曆經兩(liang) 年建設工期的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
“改造之後,周邊高樓也建起來了,在棚戶區居住的人們(men) 都上了樓。這塊區域再也不是汙水橫流、滿地垃圾了,而是變成了公園和城市相結合的一塊綠地。大家在這裏遛彎、打球、遛狗,這些需求都能滿足。”
此外,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內(nei) 的道路建設與(yu) 周邊市政道路通過生態橋、過街綠廊、下穿涵洞等多種形式,實現了無障礙通行;多處架空步道與(yu) 周邊新建住房銜接,改變了周邊居民的生活方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