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交所上市“軍團”穩步擴容

發布時間:2022-11-16 08:27:00來源: 北京晚報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揭牌開市,至今整整一年。從(cong) 81家到123家,上市“軍(jun) 團”穩步擴容,創新成色十足;量身打造的製度規則精準包容,為(wei) 中小企業(ye) 上市不斷提速;市場功能初步顯現,北交所漸具品牌效應,後備上市企業(ye) 踴躍前來……開市一年來,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的新生態加速形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發展答卷。

  創新成色足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集結

  中小企業(ye) 聯係千家萬(wan) 戶,是推動創新、保障就業(ye) 、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作為(wei)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主陣地,開市一年來,北交所新吸引40餘(yu) 家企業(ye) 上市。

  中小企業(ye) 占比達77%,民營企業(ye) 占比達86%,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一組數據勾勒出北交所123家上市企業(ye) 的鮮明特征。這些企業(ye) 覆蓋工業(ye) 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個(ge) 細分創新領域。從(cong) 創新形態看,既有技術和產(chan) 品的創新,也有管理和商業(ye) 模式的創新。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集結北交所,成為(wei) 創新發展的“硬核”力量。數據顯示,現有123家上市企業(ye) 中,有49家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占比接近4成。這些小巨人企業(ye) 的平均研發強度達5.4%,遠高於(yu) 社會(hui) 平均水平。其中連城數控等4家公司的研發支出超過1億(yi) 元。

  部分上市公司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發展動能得到充分釋放。如利通科技研發推出超耐磨酸化壓裂軟管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98.58%;富士達主導製定的IEC國際標準發布,標誌著企業(ye) 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技術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在新冠疫情反複等多重挑戰之下,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ti) 業(ye) 績仍保持穩健,發展活力和韌性充分展現。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732.07億(yi) 元、淨利潤69.26億(yi) 元,同比增速分別達33.25%、19.43%。

  最短72天

  企業(ye) 上市駛入快車道

  “北交所的服務對象比科創板和創業(ye) 板更加寬泛,對於(yu) 一些規模還不是很大、尚處於(yu) 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ye) ,也能夠包容其進入交易所市場。”安永北京主管合夥(huo) 人楊淑娟認為(wei) ,北交所的製度設計更加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特點。

  從(cong) 受理到注冊(ce) 平均用時145天,最短用時僅(jin) 72天。從(cong) 北交所開市一年來的實踐效果看,隨著審核注冊(ce) 機製的優(you) 化,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發行已駛入快車道。

  北交所四套並行的上市標準,兼顧不同類型、不同特征的中小企業(ye) ,讓覆蓋行業(ye) 更具包容性,既包括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等新興(xing) 行業(ye) 企業(ye) ,也包括農(nong) 業(ye) 等傳(chuan) 統行業(ye) 企業(ye) 。從(cong) 業(ye) 績上看,既有淨利潤超10億(yi) 元的成熟企業(ye) ,也有個(ge) 別尚未實現盈利的企業(ye) 。

  “在堅守底線前提下,適度包容中小企業(ye) 發展階段中關(guan) 聯交易占比高、區域及客戶集中、業(ye) 績波動等階段性規律性問題。”專(zhuan) 業(ye) 人士分析,北交所為(wei) 中小企業(ye) 成長壯大留足了空間。

  目前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平均融資2.07億(yi) 元。單次融資最少僅(jin) 4000萬(wan) 元,最多達到17億(yi) 元,中小企業(ye) 在北交所按需、小額、多次的靈活接續融資機製已經形成。

  “磁石效應”

  吸引後備軍(jun) 紛至遝來

  開市一年,企業(ye) 、中介機構、投資者、政府等各類市場主體(ti) 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為(wei) 北交所持續注入發展活力,良性市場生態加速形成。

  北交所的“磁石效應”,吸引著更踴躍的上市梯隊紛至遝來。截至11月11日,北交所已注冊(ce) 待上市企業(ye) 16家,提交證監會(hui) 注冊(ce) 企業(ye) 13家,上市委員會(hui) 審議通過待提交注冊(ce) 企業(ye) 8家。在它們(men) 身後,還有更多企業(ye) 在向北交所發起衝(chong) 刺。開市以來,共有163家企業(ye) 申請在北交所上市,目前在審企業(ye) 達117家、在輔企業(ye) 297家。

  市場另一端,投資者結構明顯改善,長期資金加速進場。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超520萬(wan) ,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長線資金均已入市,超580隻公募基金參與(yu) 市場。北交所上市公司奧迪威披露的三季報信息顯示,公司大股東(dong) 中首次出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身影。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隨著北交所上市企業(ye) 數量上規模和質量上台階,特別是“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的湧入,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關(guan) 注。

  過去,中小企業(ye) 在市場中很難得到投資者關(guan) 注,北交所上市平台正在逐步扭轉這一局麵。前三季度,4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計接待各類投資者調研112次,調研次數同比大增近4倍,表明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越來越被投資者認可。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