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新農人溫暖市民“菜籃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王珊 張明富
冬日的襄陽,他們(men) 與(yu) 時間賽跑,穿梭在田間地頭與(yu) 街道社區之間,隻為(wei) 千家萬(wan) 戶能吃上一口“新鮮”。
疫情當前,該市百餘(yu) 名專(zhuan) 業(ye) 種養(yang) 大戶、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發揮自身優(you) 勢,生產(chan) 、銷售、運輸“一肩挑”,溫暖著市民的“菜籃子”。
清晨冒雨采收蔬菜
深夜十時仍在送貨
11月27日,襄陽發布寒潮黃色預警,整個(ge) 襄陽地區仿佛掉進冰窖。
清晨7時半,老河口市酂陽辦事處王府洲冬雨紛飛,寒風襲麵。紅達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張定堤和工人們(men) 正在地裏采收蔬菜。菜地位於(yu) 一處坡上,有青蘿卜、白菜、包菜,顆顆壯碩。張定堤甩了甩凍得通紅的手,吆喝道:“今天供貨量1000斤,大家爭(zheng) 取中午11點前摘完。”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襄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迅速動員廣大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積極參與(yu) 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保供、物流運輸、社區防疫。
襄城區宏富生態園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向檀溪、龐公等社區捐贈蔬菜22000斤。樊城區半頭山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為(wei) 20多個(ge) 社區提供蔬菜、肉類3000餘(yu) 斤。
張定堤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他們(men) 的送菜價(jia) 格都是成本價(jia) ,“賺多賺少無所謂,就當為(wei) 抗疫出份力。”
“我們(men) 麵向社區團購推出一元一斤的‘愛心藕’,當天采挖、送貨,確保新鮮。”雨雪交加,襄州區90後藕農(nong) 範超和夥(huo) 伴們(men) 早出晚歸,有時送貨送到深夜十時。有人說他傻,正是蓮藕銷售旺季,每斤三到五元不是難事,非要做“虧(kui) 本買(mai) 賣”。他卻說,讓大家吃到平價(jia) 又新鮮的蔬菜,安心宅家,這買(mai) 賣不虧(kui) !
定製“愛心蔬菜包”
免費供特殊群體(ti)
疫情期間,部分特殊群體(ti) ,尤其是獨居老人的生活情況令人掛心。
11月29日上午11時半,鑫源蔬菜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薛和平組織襄城區臥龍鎮種植大戶,趕在下雪前,為(wei) 襄城區古城街道免費送來1.5萬(wan) 餘(yu) 斤“愛心蔬菜包”。薛和平說,古城街老舊小區集中,老年人較多。他們(men) 選了大白菜、蘿卜、有機花菜等品種,方便食用。
襄城區寶寶家禽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李國棟向龐公街道辦事處捐贈了105件雞蛋。他說,很多老年人不會(hui) 網購,買(mai) 菜不便,雞蛋送上門,老人也安心。
疫情下,陌生人之間的守望相助令人動容。
聽說周邊有散戶蔬菜滯銷,襄城區雲(yun) 朵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張興(xing) 忠主動買(mai) 下部分,捐贈至隔離點。連日來,他已向隔離點捐贈大白菜、花菜等近2000斤。
為(wei) 讓抗疫“大白”們(men) 吃飽、吃好,襄州區銘達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每天免費為(wei) 轄區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提供餐食。
襄陽富洋農(nong) 副產(chan) 品有限公司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芽苗菜生產(chan) 示範基地”。疫情發生後,公司加班加點生產(chan) ,不僅(jin) 保障市場供應,還向十多個(ge) 社區和襄陽市紅十字會(hui) 免費捐贈10萬(wan) 餘(yu) 斤豆芽。公司負責人王陽說:“農(nong) 業(ye) 人也可以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農(nong) 機、活動板房
在鄉(xiang) 村“疫”線顯身手
“大家請注意,消殺開始了。”12月1日早晨7時半,襄州區石橋鎮,隨著擴音器傳(chuan) 出響亮提示聲,一台原本在農(nong) 田裏才能看到的植保打藥車,化身為(wei) 消殺噴灑設備,開始作業(ye) 。
連日來,在鄉(xiang) 鎮指導下,襄州利國民秸稈再利用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周白虎、高新技術開發區鑫欣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楊鑫、老河口市金波家庭農(nong) 場吳金波利用冬閑農(nong) 機,對社區、村莊主要道路、公共場所進行衛生消殺。
石橋鎮負責人介紹,農(nong) 村消殺麵積大、作業(ye) 麵分散,有時專(zhuan) 業(ye) 設備忙不過來,農(nong) 機便來“救場”。“農(nong) 機消殺是應急手段,卻有助於(yu) 提高消殺工作效率。”他還告訴記者,消毒液對機器有腐蝕和損傷(shang) ,但農(nong) 機手們(men) 毫無怨言。
“個(ge) 人力量雖小,但是能幹一點是一點。”“我們(men) 是在守護自己的家。”采訪中,多位新農(nong) 人這樣對記者說。
棗陽市聖龍山生態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魯威、老河口市蓮花山果蔬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張俊佩,義(yi) 務接送村中老人接種疫苗、代購、跑腿。
襄州區甫順祥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張孝甫、金六畜黃牛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王正六把基地裏的活動板房捐給村委會(hui) “應急”,布設卡點。
穀城縣健康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向穀城縣石嘴子村捐贈大米1000斤,N95口罩200隻。
更多“新農(nong) 人”主動參與(yu) 防控卡點值守,協助開展核酸檢測……
寒冬裏,微光成炬,溫暖人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