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溫馨服務讓老人吃下“定心丸”

發布時間:2022-12-09 11:06:00來源: 北京日報

  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對脆弱,且合並基礎性疾病的比例較高,因此一直是疫情防控過程中需要重點保護的人群。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多次建議老人疫情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串門、不聚會(hui)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與(yu) 外人接觸。北京市衛健委也提醒,家人應多關(guan) 注家中老人的飲食、睡眠、精神狀態等日常生活情況。

  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做好老人的服務保障工作,是新形勢下養(yang) 老工作的重中之重。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有的養(yang) 老院實行“一老一策”,對院內(nei) 的老人進行有針對性地人文關(guan) 懷,排解其焦慮情緒;有的養(yang) 老服務驛站采取無接觸送餐,或者幫助老人代辦代購,為(wei) 居家老人解決(jue) 日常生活難題;有的街道通過養(yang) 老服務熱線,隨時響應老人的各種需求……特殊時期的這些貼心服務,讓老人心裏更加踏實從(cong) 容。

  “一老一策”關(guan) 懷照護

  從(cong) 11月初實行養(yang) 老機構疫情防控一級響應以來,海澱區和熹會(hui) 老年公寓已經封閉管理了一個(ge) 多月,在這期間,護工們(men) 成了老人身邊最親(qin) 近的人。

  這個(ge) 老年公寓中總共有200多位老人,平均年齡87歲,高齡且伴有不同類型的基礎性疾病,對疫情期間的養(yang) 老照護工作是一個(ge) 挑戰。除了嚴(yan) 格的防疫措施,關(guan) 注不同老人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疏解他們(men) 的焦慮情緒也是護工們(men) 工作的重點。“我們(men) 為(wei) 全院老人建立了信息台賬,特別詳列了在院老人的基本情況,包括疾病史、用藥情況、疫苗接種情況、生活習(xi) 慣以及家屬聯係方式等,便於(yu) ‘一老一策’關(guan) 懷照護。”和熹會(hui) 老年公寓院長朱世偉(wei) 說。

  一位老人向朱世偉(wei) 反映,自己的老伴兒(er) 一直臥病在床,也見不到子女,說著說著情緒就激動了起來。朱世偉(wei) 意識到,最近院裏存在類似焦慮心理的老人不少,他們(men) 需要找人傾(qing) 訴。為(wei) 此,他一方麵安排專(zhuan) 門的護工勸慰開導老人,另一方麵在養(yang) 老院內(nei) 設置了“暖心小屋”,把存在同樣情況的幾名老人組織在一起,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讓老人互相傾(qing) 訴、吐露心聲,並且交流排解壞情緒的經驗。很快,“暖心小屋”裏就充滿了歡聲笑語,困擾老人的焦慮感也逐漸消失了。

  12月7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0場新聞發布會(hui) 召開,發布進入養(yang) 老機構須掃碼並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措施。為(wei) 此,養(yang) 老院立即對可能即將開放的家屬探視製定預案。屆時,除了會(hui) 嚴(yan) 格查驗前來探視的家屬的核酸檢測結果,養(yang) 老院還專(zhuan) 門在大廳劃出一片指定區域,用於(yu) 家屬和老人會(hui) 麵。“為(wei) 了盡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保障老人的身體(ti) 健康,家屬暫不能進入老人的生活區,其他老人在此期間也不會(hui) 進入這片指定區域。”朱世偉(wei) 說,如果申請探視的家屬較多,他們(men) 會(hui) 推出錯時預約機製,避免聚集。

  朱世偉(wei) 表示,即便可以開放家屬探視,作為(wei) 易感群體(ti) 的老人,在養(yang) 老院生活居住的時間更長,與(yu) 工作人員接觸的更多,院內(nei) 的疫情防控仍然不容鬆懈。養(yang) 老院會(hui) 繼續實行“一老一策”,更有針對性地照顧和關(guan) 懷老人。

  無接觸配送“不打烊”

  出於(yu) 疫情防控的需要,通州區肖莊社區誠和敬養(yang) 老服務驛站按照要求,暫停各種線下活動。可工作人員並沒有因此閑下來,給周邊22位老人定時送餐,成了驛站目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據驛站負責人陳耀介紹,送餐對象大多是高齡老人,有的行動不便,有的子女不在身邊,疫情期間買(mai) 菜、做飯對他們(men) 來說著實不便,因為(wei) 驛站可以提供送餐服務,他們(men) 都願意從(cong) 這裏訂餐。陳耀說,為(wei) 了更好地進行營養(yang) 搭配,驛站給老人每天準備兩(liang) 葷兩(liang) 素的菜品,確保每天不重樣,還有米飯和麵食兩(liang) 種主食供老人選擇。此外,每周還會(hui) 更新一次菜譜,基本上每周的菜品都不一樣。

  雖然要送的餐數量並不多,可是這22位老人的家庭住址分別位於(yu) 驛站附近的3個(ge) 村子,有一定距離,加上天氣寒冷,怎麽(me) 讓老人第一時間吃上熱乎兒(er) 飯,工作人員想了不少辦法。陳耀說,為(wei) 了盡可能快速、高效,驛站將工作人員分為(wei) 三組,分別負責3個(ge) 村子的送餐,在拿到餐後,工作人員立即化身“外賣小哥”,騎上電動車,馬不停蹄趕往老人家中。因為(wei) 擔心冬天溫度低,飯菜涼得快,每份飯菜都配備有專(zhuan) 門的保溫箱,裏麵還有厚厚的一層隔熱保溫材料。為(wei) 了確保安全,工作人員在將飯菜送到各家老人指定的位置後,還會(hui) 再消一遍毒,並且盡可能采取無接觸配送。

  最近這輪疫情期間,海澱區永定路街道微生活養(yang) 老服務驛站的工作人員也格外忙碌。驛站負責人鄒宇告訴記者,很多老人都會(hui) 打來電話,尋求幫忙代辦代購,“有困難找驛站”已經成為(wei) 老人們(men) 的共識。

  鄒宇說,受疫情影響,轄區裏的很多老人外出不便,特別是一些獨居老人日常購買(mai) 生活必需品都成了問題。“家裏的米麵沒了,你們(men) 能不能幫忙買(mai) 一下?”“我實在是不方便去菜市場買(mai) 菜,你們(men) 是否方便幫我跑個(ge) 腿?”……每當收到這樣的求助信息,驛站的工作人員都會(hui) 第一時間做好防護,根據老人的需求,前往老人心儀(yi) 的超市或者菜市場,代購老人所需的蔬菜或者米麵等生活必需品,再送到老人家門口,在進行必要的消毒之後,由老人取走。

  “有一次,一位老人說家裏的煤氣罐該換氣了,可是他自己處理不了,於(yu) 是我們(men) 趕緊前往老人家裏。由於(yu) 沒有電梯,我們(men) 就把煤氣罐從(cong) 六樓抬到一樓,充完氣之後,再扛回老人家。”鄒宇說,還有一次,有位老人向他們(men) 求助,說老伴兒(er) 需要緊急前往醫院就醫,但是下不了樓,工作人員做好防護措施,立即前往老人小區,小心翼翼將老人抬下來,確保順利送醫。

  耐心動員老人接種

  北京市衛健委建議,沒有禁忌症、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特別是老年人,應當盡快接種新冠疫苗,符合加強接種條件的盡快完成加強免疫。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勢下,動員符合條件的老人接種疫苗是驛站關(guan) 注的一個(ge) 重點。

  “平時我們(men) 和轄區內(nei) 的老人接觸多,比較熟悉,他們(men) 對我們(men) 也比較信賴,在動員老人接種疫苗方麵,我們(men) 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鄒宇說,在對老人定期電話巡訪時,了解老人的身體(ti) 情況後,工作人員都會(hui) 主動詢問老人是否接種了新冠疫苗。

  “有的老人是符合接種條件的,但是此前他們(men) 認為(wei) ,自己大多數時間都在家待著,一般也不去什麽(me) 公共場所,而且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怕有不良反應,所以一直沒有接種。”鄒宇說,這時候工作人員會(hui) 耐心地和老人講解接種疫苗的好處,還會(hui) 通過老人的子女做工作,一起動員老人接種。“我們(men) 經常和老人說,即使外出的頻率不高,但是居家養(yang) 老少不了一些上門服務的項目,總是要與(yu) 外界接觸的。說到底疫苗對老年人都是一種保護,是有益的。”

  在老人同意接種疫苗之後,驛站的工作人員會(hui) 第一時間與(yu) 社區對接,將老人的意願轉告社區,再由社區聯係就近的疫苗接種點,並且選擇合適的時間,安排老人接種疫苗。據鄒宇介紹,在他們(men) 的動員下,最近這段時間,已經先後有90多位老人完成了疫苗接種。

  服務熱線隨時響應

  大興(xing) 區清源街道有一部24小時的養(yang) 老服務熱線,得益於(yu) 平時的宣傳(chuan) 到位,轄區裏的老人無論遇到大小事兒(er) ,總喜歡第一時間打來電話進行谘詢。尤其是最近這輪疫情期間,老人減少了外出,居家生活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困擾,這部熱線也比以往更加忙碌。

  “很多打來電話的都是獨居老人,因為(wei) 長時間待在家裏,有的老人比較焦慮。”清源街道智慧化養(yang) 老服務平台工作人員石萍有時能明顯感覺到電話那端的老人有些抑鬱,精神狀況不是特別好,身邊又沒有子女陪伴,流露出一種孤獨和無助感。這時候,她就會(hui) 特意陪著老人多聊聊,盡可能地去緩解老人的緊張情緒,“其實歸根到底,老人就是想有人能陪著他們(men) 多說說話。往往和他們(men) 聊了一會(hui) 兒(er) ,就能感受到他們(men) 的精神狀態明顯變得放鬆了。”

  除了“話療”,對於(yu) 老人疫情期間通過服務熱線的求助,街道也及時響應。家住棗園社區的胡先生曾經來電表示,老伴兒(er) 準備住院,需要48小時的核酸陰性證明,但老人腿腳不方便,詢問街道工作人員能否幫助把老人送到核酸檢測點。在了解到老人沒有輪椅後,工作人員按照約定的時間,做好防護、帶上備用的輪椅前往老人家中,推著老人去檢測點檢測。在老人前往醫院時,工作人員還幫著聯係專(zhuan) 人陪同就醫。

  前幾天,麗(li) 園南區的齊女士打來電話,反映家裏的常備用藥沒有了,自己因腿腳不方便無法下樓,家人又不在身邊無法幫其開藥,因此聯係街道尋求幫助。接到老人的電話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響應,按照老人要求到社區衛生站購藥,再由工作人員配送,把開好的藥掛在老人門上,無接觸服務。

  “我們(men) 前段時間還給轄區內(nei) 的一些老人安裝了一鍵通電話,設置了兩(liang) 個(ge) 緊急聯係電話,一個(ge) 是他們(men) 子女的號碼,另一個(ge) 就是我們(men) 的這部養(yang) 老服務熱線,老人有突發情況,我們(men) 隨時響應。”石萍說,他們(men) 對登記在冊(ce) 的老人電話進行了數據化處理,如果遇到老人緊急求助,卻說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及家庭住址的,隻要通過查詢打過來的電話號碼,係統就會(hui) 快速檢索出老人的相關(guan) 信息,以便及時處理突發情況,避免發生意外。

  記者手記

  保護好老人不僅(jin) 是家人的責任

  12月7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0場新聞發布會(hui) 再次提醒,要照顧好家中老人、有基礎病的人員。

  特殊時期,保護和照顧好老人,不僅(jin) 僅(jin) 是家人的責任。經過幾輪疫情的考驗,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不少為(wei) 老服務工作者都能考慮到老人這一群體(ti) 的特殊需求,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人文關(guan) 懷,讓疫情下的老人能夠感受到溫暖,從(cong) 而戰勝孤獨、無助和焦慮。

  做好老人的服務保障工作,是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怎麽(me) 照顧好這一特殊的脆弱群體(ti) ,是當下以及未來考驗家人、為(wei) 老服務工作者,甚至全社會(hui) 的一個(ge) 重要課題。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