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成北京首個獲此稱號的平原區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副中心也成為(wei) 北京平原區首個(ge) “國家森林城市”。
從(cong) 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到通過驗收,城市副中心付出了5年的不懈努力。5年來,副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了15.82%,達50.47%;人均公園綠地麵積增長5.36平方米,達18.11平方米。截至目前,副中心城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7.33%,居民每萬(wan) 人擁有綠道長度達2公裏……
和這一串串數字相映照的,是市民的切身感受:家門口的大小公園越來越多;夏天的林蔭道越來越長;沿著河畔綠道一路騎行,可以抵達的目的地越來越多樣。副中心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綠色福利,正在惠及工作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ge) 人。
兩(liang) 年創造“綠心”奇跡
在通州,要問哪座公園熱度最高,占地11.2平方公裏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不少人心目中的首選。深秋時節的一個(ge) 周末,記者到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探訪,當天入園遊覽、休閑和健身的市民絡繹不絕,停車場被車輛塞得滿滿當當。“太火了,周六日經常要搶車位。”家住九棵樹街道的霍先生是綠心的常客,“我最喜歡這邊的星型園路,帶孩子來玩、自己健身或者單位組織活動,都會(hui) 到這裏,就像是進了森林氧吧。”
要知道,城市綠心所在位置過去是東(dong) 方化工廠廠區,後來經過汙染土壤治理、廣植喬(qiao) 木地被、還原曆史水係,僅(jin) 用兩(liang) 年多時間,就變成了一片綠洲。自從(cong) 2020年9月建成開放,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已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最具生命力的“名片”。
在城市副中心規劃的“兩(liang) 帶、一環、一心”綠色空間布局中,綠心正是其中的“一心”。另外在東(dong) 部,副中心還實施了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等8項工程,新增生態綠帶3.5萬(wan) 畝(mu) ,促進京津冀生態協同;西部實施永順城市公園、台湖萬(wan) 畝(mu) 遊憩園等6項工程,新增生態廊道2.6萬(wan) 畝(mu) ,增強了副中心和市中心城區的生態聯係。副中心環城綠色休閑遊憩環上打造的13處公園,目前已建成9處,正在推進實施4處。以綠心為(wei) 代表,副中心正在逐漸被綠色所覆蓋。
引來357種野生鳥兒(er)
森林城市不僅(jin) 造福百姓,還吸引了不少“稀罕鳥兒(er) ”到此棲息。今年9月至10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hui) 副會(hui) 長馬德成多次到涼水河畔的棗林莊村觀鳥,他欣喜地發現來這裏覓食的白鷺比去年又增加了。“多的時候有上千隻!這說明河道裏小魚、小蝦等食物充足,水生態也越來越好。”
為(wei) 了吸引小動物們(men) 在副中心落腳、安家,園林工作者費了不少心思。如建設生態保育小區,營造小微濕地,搭建人工鳥巢、昆蟲旅館等。最大手筆的當數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中的生態保育核,麵積達1200畝(mu) ,保持自然荒野的狀態,供小動物們(men) 盡情撒歡兒(er) 。隔著保育核外的圍欄,時常能見到野兔一閃而過,還有小鬆鼠在林間跳躍。盛夏季節,保育核內(nei) 草木繁盛,鳥兒(er) 啁啾不停,一派草長鶯飛的原生態模樣。
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副中心累計建設生態保育小區49處,為(wei) 野生動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擬自然環境。全區共監測到野生鳥類35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4種。
運河森林公園附近的白鷺。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
滿滿的綠意還為(wei) 副中心積累了一筆寶貴的碳匯財富。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局長胡克誠介紹,城市副中心林地、綠地、濕地年碳匯量已達50.2萬(wan) 噸,每年約有71萬(wan) 立方米修剪剩餘(yu) 物得到資源化利用,森林單位麵積碳蓄積量高於(yu) 全市平均水平。今年,城市副中心首個(ge) 碳循環公園和首個(ge) 區級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已基本建設完成。
將建百個(ge) 精品鄉(xiang) 村公園
家住通州的攝影師程序,近年來每年都會(hui) 給副中心拍攝一組“城市肖像”,以記錄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年5月,他再次來到北運河畔,用無人機拍下了城市副中心的全景俯瞰圖。畫麵中,北運河蜿蜒流過,天空中的彩雲(yun) 倒映在河水中,落日在水天交界的盡頭映照著副中心鱗次櫛比的樓群,大氣而恢宏。
記者了解到,“國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國對一個(ge) 城市生態建設方麵的最高評價(jia) ,是最具權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態建設水平的榮譽稱號。通州區副區長秦濤表示,此次副中心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jin) 展現了北京平原地區森林城市的獨特風貌,為(wei) 我國北方平原地區生態建設提供了“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副中心樣板,更為(wei)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了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接下來,副中心將在鞏固創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質增效,提升綠色公共福祉,以文化助力塑造綠色景觀精品,推進五河沿線區域濱河景觀提升,實施100個(ge) “精品鄉(xiang) 村公園”建設,推進北運河—潮白河沿線、生態綠洲地區生態景觀建設整體(ti) 提質等。同時,副中心還將緊抓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帶來的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機遇,讓更多國際化、專(zhuan) 業(ye) 化的綠色產(chan) 業(ye) 要素加速向城市副中心集聚,為(wei) 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