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禁擋”禁得了抖音小紅書,禁得了民心嗎?
台灣行政主管部門26日將討論抖音等相關(guan) 議題,發言人羅秉成日前表示,並不限於(yu) 抖音,還將廣泛性討論大陸製APP,檢視相關(guan) 議題。
此言一出,島內(nei) 輿論嘩然,直指這是台當局企圖以“修法”手段進一步管製大陸軟件,其實質是“逢陸必反”的政治操弄。島內(nei) 有識之士反問,“民禁擋”禁得了抖音小紅書(shu) ,禁得了民心嗎?
“逢陸必反”是民進黨(dang) 當局的慣用伎倆(lia)
島內(nei) 媒體(ti) 此前報道,除抖音、小紅書(shu) 外,台灣年輕人愛用的大陸APP還包括新浪微博、微信、淘寶、騰訊、嗶哩嗶哩、愛奇藝、百度百科和知乎等,通過這些軟件獲取資訊、交友聊天、豐(feng) 富生活、購買(mai) 商品等已成為(wei) 台灣年輕人習(xi) 慣的日常生活。
此番關(guan) 於(yu) 全麵禁止使用抖音等大陸APP的討論並非“創舉(ju) ”。此前,民進黨(dang) 當局已全麵封殺淘寶、愛奇藝等APP。近日,民進黨(dang) 當局“數位發展部”將抖音和Tik Tok定義(yi) 為(wei) “危害台灣資通安全”的產(chan) 品,並下令禁止島內(nei) 公務機關(guan) 使用。
針對各界關(guan) 注管製範圍是否會(hui) 擴及民間,台當局行政主管部門稱,禁止某個(ge) APP需要所謂“法律”授權,但是否有製定“法律”的必要、是否能達到封鎖效果,都需要多方討論與(yu) 搜集資料加以研究,現階段正在搜集各個(ge) 國家及地區的立法資料。
對此,島內(nei) 媒體(ti) 直言,民進黨(dang) 當局企圖通過所謂“修法”謀求程序合理,對相關(guan) 軟件進一步加以限製隻是時間早晚問題。民進黨(dang) 當局最害怕的就是台灣民眾(zhong) 看到真實的大陸環境,看到兩(liang) 岸同胞走親(qin) 走近的精彩日常。
封殺抖音致島內(nei) 民怨沸騰
抖音最初是誕生於(yu) 大陸的一款短視頻社交軟件,由於(yu) 新穎活潑的形式和豐(feng) 富有趣的內(nei) 容,深受包括台灣民眾(zhong) 在內(nei) 的全球各地年輕人喜愛。
Tik Tok從(cong) 2018年起便在台灣設立運營團隊,一上線迅速成為(wei) 台灣地區下載量第一的短視頻APP。台北大學教授鄭又平日前在電視節目中介紹,目前抖音在台灣的用戶數量至少有500萬(wan) 活躍用戶,尤其在台灣初中生和高中生群體(ti) 中非常受歡迎,抖音、小紅書(shu) 已成為(wei) 他們(men)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樂(le) 源泉。
不僅(jin) 如此,在為(wei) 台灣民眾(zhong) 帶來歡樂(le) 的同時,抖音等軟件也為(wei) 不少樂(le) 於(yu) 分享、創作的視頻博主賺取了收益。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島內(nei) 經濟愈發下行,通貨膨脹愈發嚴(yan) 重,失業(ye) 率亦居高不下。麵對民生困境,民進黨(dang) 當局拿不出強有力的政策促進就業(ye) ,反而企圖對如此受歡迎的APP禁用,無異於(yu) 砍斷島內(nei) 民眾(zhong) 自謀生路的手腳。
島內(nei) 有識之士直言,民進黨(dang) 當局的相關(guan) 舉(ju) 動讓台灣年輕人真正看穿了意識形態掛帥的結果,隻會(hui) 為(wei) 台灣年輕世代帶來困擾,終將被民眾(zhong) 徹底唾棄。
兩(liang) 岸民眾(zhong) 走近走好勢不可擋
早在今年3月,針對民進黨(dang) 當局炒作大陸通過抖音、小紅書(shu) 等散布虛假消息操作所謂“認知作戰”,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就曾回應,民進黨(dang) 當局出於(yu) 一黨(dang) 之私,蓄意阻撓破壞兩(liang) 岸民間交流,說到底是害怕兩(liang) 岸同胞走近走好,害怕台灣民眾(zhong) 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
就在本月22日,台灣社交平台PTT掀起了一場年輕人愛用小紅書(shu) 、抖音的延伸話題。一名台灣高中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透過小紅書(shu) 、抖音看到的大陸,跟老人口中的大陸完全不一樣”。此番言論引起廣泛討論,網友在數小時內(nei) 留下了上千條留言。
有網友表示“‘仇中’的變老人了”“‘台獨’老人是不是已經跟年輕人有代溝、隔閡,甚至是產(chan) 生矛盾了?”也有人表示“新一代覺青不被綠媒洗腦”“台灣的政治也是,會(hui) 把大陸醜(chou) 化吧”……
顯然,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lin) ,島內(nei) 民眾(zhong) 可以愈發便捷地了解到事實真相。同時,當越來越多的訴求被忽視、越來越多的謊言被識破,兩(liang) 岸走近走好、和平穩定發展的民意愈發成為(wei) 主流。
正如台灣《聯合報》日前刊發文章指出,兩(liang) 岸民間交流是自然自發形成的生態,不會(hui) 因為(wei) 一點小小的政治阻隔而消失,更不是民進黨(dang) 當局通過政治力量想阻隔就能阻擋得了的。
(中國新聞社微信公眾(zhong) 號 記者 穆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