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山西文化記憶”項目公布
央廣網太原1月3日消息(記者郎麒) 近日,山西省文旅廳組織開展了首批“山西文化記憶”項目征集活動,共評選出“山西文化記憶”項目32個(ge) 。具體(ti) 為(wei) :
1.雲(yun) 岡(gang) 石窟
人類石窟藝術經典傑作。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寶庫。我國遊牧文明與(yu) 農(nong) 耕文明融合的典範。中外文化交流的曆史豐(feng) 碑。以爐火純青的雕刻技藝和極富想象力的匠心之美映射出古代民間工匠的超凡智慧,雕鑿成登峰造極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
2.平遙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城市營建理念的傑出典範和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活態傳(chuan) 承了北方中國曆史城鎮的社會(hui) 經濟文化生活,完美呈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交融之美。
3.五台山
世界文化遺產(chan) ,中國最大的佛教古建築群,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融佛學傳(chuan) 承、古建遺跡、曆史風貌於(yu) 一爐,被譽為(wei) 華北屋脊、清涼聖境,是自然地貌與(yu) 文化形態相融匯的典範。
4.壺口瀑布
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氣勢,成為(wei) 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進取的精神象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er) 女披荊斬棘、踔厲奮發、篤誌前行。是音樂(le) 史詩《黃河大合唱》的靈感之源。
5.丁村文化
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中期考古文化之一。在丁村遺址發現的人類化石豐(feng) 富了我國古人類文化遺存,為(wei) 人類演化提供了重要實證,與(yu) 明清時期的丁村民居共同構成極具典型意義(yi) 的人文景觀。
6.河東(dong) 鹽池
中國曆史最悠久的天然鹽湖,最古老的鹽業(ye) 生產(chan) 中心。孕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大地景觀與(yu) 文化內(nei) 涵深度融合的當代美學活態演繹。
7.陶寺遺址
迄今發現的史前時期東(dong) 亞(ya) 最早的都城之一,帝堯之都所在地,最早的“中國”。對探索華夏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極為(wei) 重要的實證意義(yi) ,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三大重點遺址之一。
8.晉祠
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人文景觀與(yu) 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的典範,為(wei) 中國古代營造法式的活化石。古代晉唐文化“曆史記憶”與(yu) 古典皇家園林“教科書(shu) ”的雙重標本。
9.晉國博物館
依托“曲村—天馬遺址”興(xing) 建的專(zhuan) 題性遺址博物館,晉國早期九代諸侯墓葬之地,彰顯了周朝建立後封土建邦、變法圖強、追求一統的曆史進程,是中國古代社會(hui) 急遽變革時期的生動縮影。
10.寒食節·綿山
因紀念春秋時期介子推隱居綿山義(yi) 不受封而形成的傳(chuan) 統節日。是中國民間傳(chuan) 統忠孝文化的重要習(xi) 俗,炎黃子孫追憶先賢、自勵自省的典型承載。綿山由此成為(wei) 中國清明節(寒食節)文化發源地。
11.趙氏孤兒(er) ·藏山
藏山是中國忠義(yi) 文化的曆史傳(chuan) 說趙氏孤兒(er) 故事發生地。是中國故事轉化為(wei) 人類故事的典範。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包括伏爾泰在內(nei) 的思想家、藝術家以此為(wei) 藍本創作出一批膾炙人口的舞台藝術作品,是世界戲劇藝術史的中國式經典母題。
12.天龍山石窟
跨越東(dong) 魏、北齊、隋、唐四朝的石窟藝術。是外來石窟造像藝術向中國石窟藝術轉變時期的代表作,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民國初期,屢遭盜鑿,流失海外。2021年的“佛首回歸”轟動海內(nei) 外,鼓舞華夏兒(er) 女昂首闊步偉(wei) 大複興(xing) 新征程。
13.佛光寺
中國現存唐代最偉(wei) 大的殿堂式木構建築,特別是經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先生慧眼發現,書(shu) 寫(xie) 了中國乃至世界木構建築的傳(chuan) 奇。
14.懸空寺
建於(yu) 北嶽恒山絕壁之上的懸空式木構建築,國內(nei) 現存最為(wei) 著名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觀,完美地融力學、美學和文化於(yu) 一體(ti) ,險峻無二、形製奇絕。
15.解州關(guan) 帝廟
全球關(guan) 廟之祖,武廟之冠,華人關(guan) 聖信俗溯源之地。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關(guan) 公文化建築群,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忠、義(yi) 、仁、勇”最具凝聚力的精神標識。
16.雁門關(guan)
天下九塞,雁門為(wei) 首。是中國長城重要關(guan) 隘之一。中國古代規模宏大的軍(jun) 事防禦工程,被譽為(wei) “中華第一關(guan) ”。是中原地區與(yu) 北方少數民族地區農(nong) 牧交錯帶的標誌性要塞,民族融合的重要見證。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楊家將傳(chuan) 奇故事是雁門關(guan) 邊塞文化的重要構成。
17.應縣木塔
世界上現存最古最高的純木構樓閣式建築,結構嚴(yan) 謹、巧奪天工,展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被譽為(wei) “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18.永樂(le) 宮
中國現存最為(wei) 完整的元代道教宮觀,其壁畫藝術集曆代之大成,既承襲了“吳帶當風”的唐代正統派繪畫神韻,又有融合百家於(yu) 一體(ti) 的創新,是世界古代壁畫藝術寶庫,為(wei) 中國美術界尊崇的臨(lin) 寫(xie) 聖地。
19.洪洞大槐樹
明代大移民的實址。海內(nei) 外華人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是漢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賡續鏈,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社會(hui) 內(nei) 涵相契合的生動標識。
20.太原雙塔·永祚寺
三晉名刹永祚寺建有國內(nei) 現存古代磚塔成雙組合實例中形製最完善、規模最大、塔身最高的宣文雙塔,充分顯示了我國明代中葉磚塔建築的高超技藝,是省會(hui) 太原的地標建築。
21.磧口古鎮
明清至民國時期黃河幹流的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連通晉陝蒙甘的商品集散中心,被譽為(wei) “九曲黃河第一鎮”。其形製依山臨(lin) 河、參差錯落,為(wei) 黃土高原人居建築和鄉(xiang) 村聚落的活態典範。
22.皇城相府
中國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堡建築,融拱衛防禦與(yu) 人文生活於(yu) 一體(ti) ,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極具特色的中國民居。是《康熙字典》總裁官、一代帝師陳廷敬的故居。
23.晉商票號
中國票號業(ye) 的鼻祖,有“匯通天下”之盛譽。是敢為(wei) 天下先的晉商對中國商業(ye) 金融的創新性貢獻。是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之活態呈現。
24.紅軍(jun) 東(dong) 征
奏響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武裝抵抗外來侵略的戰鬥序曲,奠定了山西作為(wei) 敵後抗戰戰略支點的重要基礎,是一場深遠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戰略行動。東(dong) 征期間,毛澤東(dong) 創作了膾炙人口、氣貫長虹的《沁園春·雪》。
25.八路軍(jun) 太行紀念館
國內(nei) 唯一全麵展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八路軍(jun) 抗戰曆史的大型紀念館,是黨(dang) 領導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中流砥柱作用的集中再現,反映了中國人民“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視死如歸、寧死不屈,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偉(wei) 大抗戰精神。
26.平型關(guan) 大捷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八路軍(jun) 對日作戰的第一場勝利,也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中國軍(jun) 隊主動對日作戰的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jun) “不可戰勝”的神話,激發了全民族抗戰的信心與(yu) 決(jue) 心。
27.晉綏邊區革命舊址
晉綏革命根據地是阻敵西進、保衛黨(dang) 中央的戰略屏障,是支撐華北抗戰的堅強堡壘和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後方。晉綏兒(er) 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對黨(dang) 忠誠、無私奉獻、敢於(yu) 鬥爭(zheng) ”的偉(wei) 大呂梁精神。
28.太行板山
黃土高原與(yu) 華北平原分界的重要標識,太行山雄奇險峻地貌的典型代表。體(ti) 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眾(zhong) 誌成城、銅牆鐵壁般的民族鬥爭(zheng) 精神。
29.右玉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曆任縣委書(shu) 記“一張藍圖繪到底”,帶領全縣人民堅持植樹造林70餘(yu) 載,在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上書(shu) 寫(xie) 了塞上綠洲的傳(chuan) 奇,體(ti) 現了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艱苦奮鬥的品格力量、久久為(wei) 功利在長遠的政績觀。
30.申紀蘭(lan) ·西溝
申紀蘭(lan) 是“共和國勳章”“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新中國同工同酬、婦女解放、人民當家做主、永遠跟黨(dang) 走的奮鬥典範。西溝是申紀蘭(lan) 一生生活和勞動的家鄉(xiang) 。
31.山西杏花村汾酒
中國白酒鼻祖,中華酒文化的源頭,清香型白酒的最佳代表。唐代大詩人杜牧名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杏花村汾酒家喻戶曉,名貫古今。
32.山西老陳醋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素有“天下第一醋”之美譽。三晉飲食文化中最具識別性的品牌,“山西味道”的生動代言。因其對釀造業(ye) 和醋文化的特殊貢獻以及三晉父老對其的執愛,“老醯兒(er) ”成為(wei) 人們(men) 對山西人的獨特指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