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援非醫生:白衣赴重洋 大國顯擔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曹雯 通訊員 聶文聞
“266……”在非洲萊索托莫特邦醫院急診科內(nei) 的搶救床上,寫(xie) 著一串數字。
“隻要一撥通這個(ge) 號碼,就會(hui) 有靠譜的中國醫生過來,這就是我們(men) 的‘定心丸’。”當地醫生塞洛笑著說。
這串數字是武漢市肺科醫院外科醫生盛健的電話號碼,幾乎每天早晨,他都會(hui) 被緊急求助電話喚醒。
去年3月,盛健隨中國第16批援萊索托醫療隊來到萊索托。大半年來,他每日雷打不動坐診,參與(yu) 各類外科手術300餘(yu) 台,讓醫院輻射的廣大地區實現了病人零轉診。
實現零轉診,留下“帶不走的隊伍”
為(wei) 了方便大家,盛健的電話幾乎24小時待機。
一天淩晨4點,一陣急促的鈴聲將他叫醒。
“有一名頸部和胸部被刀刺傷(shang) 的病人,麵部腫脹嚴(yan) 重,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怎麽(me) 辦?”電話那頭,傳(chuan) 來當地醫生莫斯勒焦急的詢問聲。
“別急,確認頸段氣管是否損傷(shang) ,仔細聽診雙肺呼吸音!”進行了一側(ce) 胸腔閉式引流後,病人氧飽和度、心率逐漸恢複正常。
此前,由於(yu) 沒有普通外科專(zhuan) 科醫生,像這樣的病人很多都要輾轉2個(ge) 小時送到首都馬塞盧,轉診路上風險極高,往往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如今,病人們(men) 總是主動要求留在本地進行治療,無論是刀、槍傷(shang) ,還是車禍傷(shang) ,或是胃腸道腫瘤,都無需再轉診。
實現零轉診後,盛健最關(guan) 心的就是如何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他不僅(jin) 完成了多台改良乳腺癌根治術、結直腸手術,還嚐試運用補片的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等新技術,並無私地教給當地醫生們(men) 。
今年20歲出頭的柯林來自津巴布韋。隻要是盛健做手術,好學的他都會(hui) 錄下關(guan) 鍵操作步驟,回去後一遍遍複習(xi) 、反複詢問技術要領。
起初在進行闌尾手術時,柯林常常選錯切口,縫線不僅(jin) 慢,還像一條“蜈蚣”。經過盛健的悉心指導、反複演示,如今,柯林縫的線美觀精細,不到一秒就能將結打好。
越來越多的當地醫生、護士希望,有機會(hui) 去中國看一看,學習(xi) 中國經驗與(yu) 技術。
為(wei) 阿國患者點亮“心靈之窗”
上月1日,阿爾及利亞(ya) 艾因迪夫拉省公立醫院眼科門診內(nei) ,一名中國醫生手持檢眼鏡,貼麵為(wei) 患者進行眼底各部分檢查,距離不足10厘米。
此際,當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每日都在迅速增加。
作為(wei) 該省公立醫院唯一眼科醫生,中國第27批援阿爾及利亞(ya) 醫療隊隊員、我省宜昌三峽中心人民醫院郭擎承擔著15萬(wan) 人的眼科疾病診療工作。一年多來,他共接待門急診患者近3000人次,手術近200台次。
今年75歲的穆罕默德在3年前左眼患白內(nei) 障,極大影響日常生活。郭擎為(wei) 其手術後,第二天裸眼視力即恢複至0.6,他高興(xing) 地伸出大拇指,連連說“中國人真棒!”
“如今,當地人在很多方麵都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xing) 趣,主動將自己的孩子送來了解中國文化、學習(xi) 中國經驗。”郭擎說,穆罕默德的4個(ge) 孩子都是由中國援阿醫生接生,其中有2位曾在中資公司工作,孫子也正準備赴中國留學。
在這裏,郭擎還遇到了一名“中國迷”。
2021年底,一位當地年輕人遞來一本四川省人民醫院的病曆本,一口流利的中文。原來,這位叫梅達歐的學生正在中國攻讀軌道交通專(zhuan) 業(ye) 博士學位。
兩(liang) 人之間有一個(ge) 美好的約定——
郭擎鼓勵他畢業(ye) 後回國從(cong) 事交通建設行業(ye) ,在祖國大地上畫下“阿國高鐵”新路線。到那一天,自己一定再次回到這裏為(wei) 他慶祝。
梅達歐表示,自己將認真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多學科協作,“定製”最優(you) 救命方案
去年11月25日淩晨1時20分,在艾因迪夫拉省綜合醫院,醫療分隊隊長、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麻醉科桂平醫師接到緊急搶救任務,一位當地婦女由於(yu) 妊娠高血壓引發腹痛腹脹等急性症狀,情況危急。桂平立即將其轉移到複蘇室,進行治療登記、藥物降壓、補充血小板。待到一切忙完後,病人轉危為(wei) 安,窗外早已天亮。
桂平告訴記者,阿爾及利亞(ya) 鼓勵生育,但民眾(zhong) 普遍忽視產(chan) 前檢查與(yu) 診斷,導致生產(chan) 過程中險象環生。如何充分發揮醫療隊優(you) 勢,改善當地婦女的健康狀況、降低孕產(chan) 婦及新生兒(er) 死亡率,也成為(wei) 他最關(guan) 心的問題。
在一次手術中,桂平找到了答案。去年年底,一位當地婦女在做完剖宮產(chan) 手術後幾天出現大量腹水,由於(yu) 免疫力低下合並感染,生命體(ti) 征不穩定。在召集隊員們(men) 進行聯合會(hui) 診後,大家一致決(jue) 定冒著風險再次進行手術。在他們(men) 的努力下,不到2個(ge) 星期,病人就康複了。
雖然條件有限,但是援非分隊優(you) 勢學科集中、分布齊全,有來自湖北多家醫院的16名骨幹醫生。“麵對病情複雜的病人,可以通過多學科協作,為(wei) 患者‘量身定製’最優(you) 救命方案。”桂平十分自信。
如今,許多當地醫生都會(hui) 在手術前向他請教。還有不少當地婦女慕名而來,“點名”讓中國醫生做手術。
1963年4月,我國派出第一支以湖北醫務人員為(wei) 骨幹的24人醫療隊遠赴非洲,由此掀開了中國援外醫療的曆史篇章。
數十年來,中國醫生以精湛醫術和辛勤勞動,譜寫(xie) 兩(liang) 地友誼佳話。“中國醫生”已成為(wei) 非洲人民心底最溫暖的名字,也逐漸成為(wei) 一張燙金的“中國名片”。他們(men) 中間,一直活躍著湖北人的身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