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聯合體破解鄉村養老“兩頭堵”
村民居住分散,導致養(yang) 老資源閑置;留守老人有需求,卻舍不得花錢,是鄉(xiang) 村養(yang) 老中的矛盾所在。密雲(yun) 區十裏堡鎮通過建立區域養(yang) 老服務聯合體(ti) ,用政府、養(yang) 老院、村民互助等共建眾(zhong) 籌的新模式,整合資源、補齊短板,破解了鄉(xiang) 村養(yang) 老“兩(liang) 頭堵”的難題,使養(yang) 老服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鄰裏互助員開展居家養(yang) 老
盡管有著迫切的養(yang) 老需求,但在新模式實踐前,密雲(yun) 區十裏堡鎮的養(yang) 老服務需求卻是呈現“9064”的養(yang) 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隻願意居家養(yang) 老,6%的老年人能依托鄉(xiang) 村社區養(yang) 老,隻有4%的老年人入住養(yang) 老服務機構。為(wei) 讓散居在農(nong) 村的居家老人得到照顧,十裏堡鎮成立了密雲(yun) 區第一家養(yang) 老服務聯合體(ti) ,按照1個(ge) 人服務10戶老人的比例布局落點,設立73個(ge) “鄰裏互助點”,服務輻射730戶有居家養(yang) 老需求的家庭。
在這種服務模式中,由鄰裏互助員定期為(wei) 獨居、輕度失能老人提供日常關(guan) 懷、送餐、入戶巡訪、緊急救助等多種服務,從(cong) 而保證老人安全隱患有人查,身體(ti) 不適有人問,緊急情況有人幫,生活需求有人助。
每天中午、晚上兩(liang) 次,養(yang) 老院社工都會(hui) 將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飯菜打包好,放進保溫箱,通過南北兩(liang) 路送餐車送到各個(ge) 村口,再由鄰裏互助員接力,將這些飯菜有序送到每位老人手中,風雨無阻。“小於(yu) 時不時就來看看我,來家裏搭把手,洗洗衣服做做飯,像我親(qin) 閨女一樣!”家住十裏堡鎮嶺東(dong) 村的黃玉蘭(lan) 老人說起鄰裏互助員小於(yu) ,一個(ge) 勁兒(er) 地比大拇指。“有了鄰裏互助點,不僅(jin) 解決(jue) 了老人的吃飯難題,鄰裏互助員還能每天上門看看老人的身體(ti) 狀況。萬(wan) 一有個(ge) 事,家屬不在身邊也能踏實放心。”聯合體(ti) 社工張磊介紹。
為(wei) 散居農(nong) 村的老人開展居家養(yang) 老服務,錢從(cong) 何來?人從(cong) 何來?十裏堡鎮政府利用市、區已有的鄰裏互助項目,又自籌資金20餘(yu) 萬(wan) 元,依托鎮上的長壽春養(yang) 老院,招募本鎮有空餘(yu) 時間、有能力開展養(yang) 老服務的村民擔任鄰裏互助員,做到了鎮域全覆蓋和養(yang) 老服務需求全響應。
老人花“小錢”住進養(yang) 老院
在用好街坊鄰居的同時,十裏堡鎮也對當地的養(yang) 老機構、村民活動室資源進行了盤活。對於(yu) 身體(ti) 較差且經濟能力較弱的老人,養(yang) 老服務聯合體(ti) 還可以提供兜底式服務,將老人送到養(yang) 老院照料,由聯合體(ti) 承擔大部分養(yang) 老費用,個(ge) 人隻需負擔小部分。這樣轄區內(nei) 的老人能夠老有所依,還盤活了當地養(yang) 老院部分閑置的康養(yang) 資源。
拿老人吃飯來說,鎮上的長壽春養(yang) 老院可以為(wei) 有需求的老人提供老年餐。每餐一葷兩(liang) 素一湯一主食,每人每月450元。按每月30天、每天兩(liang) 餐換算,每餐收費7.5元。既讓老人得到了實惠,養(yang) 老院也有得幹。
此外,十裏堡鎮還動員各村,依托村集體(ti) 公共設施或閑置資源改造建成“幸福晚年驛站”。在驛站,養(yang) 老機構專(zhuan) 業(ye) 人員可以進村提供專(zhuan) 業(ye) 指導,村裏還可以定期安排讀書(shu) 、看報和線上健康指導等服務,豐(feng) 富老年人生活。
由十裏堡鎮的黨(dang) 組織牽頭,各村還成立了“黨(dang) 員先鋒隊”,黨(dang) 員幹部通過進村包戶服務老年群體(ti) 。
十裏堡鎮通過“政府扶持、組織互助、鄉(xiang) 村補充”的方式眾(zhong) 籌資金,成立養(yang) 老服務聯合體(ti) ,花“小錢”辦大事,破解鄉(xiang) 村養(yang) 老“兩(liang) 頭堵”的難題。下一步,鎮裏還將繼續增設新的鄰裏互助點,今年實現全鎮域全服務要素的鄰裏互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