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海裏的甲烷會“上岸”?盯緊,把握減排主動權

發布時間:2023-03-10 10:09: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甲烷是地球上僅(jin) 次於(yu) 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ti) ,全國人大代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印萍表示,其增溫效應和潛勢高於(yu) 二氧化碳,因此甲烷減排有望比二氧化碳減排取得更快的控溫成效。

  據現有研究估算,海洋來源的甲烷對大氣甲烷收支貢獻為(wei) 1%-2%。對此,印萍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甲烷反應器,海洋在全球甲烷循環中的作用或許被低估了。

  海洋裏的甲烷如何“上岸”進入大氣?人類怎麽(me) 才能了解海洋甲烷的動向?

  

  海中甲烷如何“上岸”?

  海水中的甲烷有多種來源。比如,海洋中的生物,特別是藻類,沉降到海底後,在厭氧環境下逐漸轉化成甲烷。另外,還有一些甲烷從(cong) 地幔或深部地殼岩石的作用過程中排放出來,大多數會(hui) 埋藏在海底,一旦達到了一定壓力、溫度條件,就會(hui) 向水體(ti) 中排放。雖然,水體(ti) 含有氧氣,可以對甲烷進行氧化。但如果甲烷過於(yu) 飽和,或者海底排放甲烷的速度比較高,海中的甲烷就可以通過海氣界麵排放到大氣中,成為(wei) 大氣中溫室氣體(ti) 的重要來源。

  印萍指出,海洋環境裏微小的波動,都能對甲烷在大氣中的總量產(chan) 生影響:“海洋既產(chan) 生甲烷,也吸收甲烷,無法吸收的則會(hui) 排放到大氣中。”

  如何掌握甲烷動向?

  對海洋中甲烷的監測主要通過化學或電學方法,可把甲烷探測探頭安裝到各種觀測設備上。對海洋甲烷的觀測既可以在海底,也可以通過觀測整個(ge) 水體(ti) 的不同界麵來進行,還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是在海洋和大氣界麵觀測,所以,對海洋甲烷的監測,實際上是一個(ge) 從(cong) 海底到海麵的全鏈條、多種技術方法的綜合觀測。

  運用遙感或衛星技術也可來監測甲烷。其主要是利用甲烷在紅外波段裏麵的光譜特征來進行的,重點觀測在海氣界麵的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借此探查海洋中甲烷的總體(ti) 分布情況,找到哪些區域是海洋向大氣中排放甲烷的重點區域。掌握這些位置,可以更好地指導減排降汙工作。

  印萍建議,加快構建星-空-地-海甲烷監測體(ti) 係,重點突破甲烷遙測遙感技術、海洋海岸帶甲烷觀測組網技術難點。

  海裏的甲烷能當能源用嗎?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天然氣作為(wei) 能源的利用開發已有百年曆史。海裏的甲烷能當能源用嗎?

  人們(men) 俗稱的“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氣體(ti) 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結晶物質,分解為(wei) 氣體(ti) 後,甲烷含量一般在80%以上。

  目前,對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利用還處於(yu) 實驗性試采階段,印萍認為(wei) ,其潛力非常大。

  此外,印萍認為(wei) ,這類開發過程可控,實際上是對甲烷進行收集、捕集,通過技術控製,可防止甲烷釋放到大氣中,把它轉變為(wei) 生產(chan) 、生活所用的能源。

  監製:梁悅

  記者:王振 劉飛

  編輯:張芷旖 馬露絲(si)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