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每天誕生近600家中小企業
沒有售貨員、沒有司機,顧客隻需掃碼就能買(mai) 上熱騰騰的一日三餐。這種“聰明”又方便的無人駕駛售賣車來自一家在京成立隻有5年的中小企業(ye) ,目前已經在全球布局了規模超千輛的無人駕駛車隊。
市經信局近日介紹,北京實施梯隊培育中小企業(ye) ,在政策惠企、金融暖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的“組合拳”支持下,日均新設中小企業(ye) 近600家,其中一批企業(ye) 成長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
政策創新牽引企業(ye) 創新
新石器無人車之所以能駛上北京的街頭,源於(yu) 一次政策突破。
2021年5月,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為(wei) 無人配送車企業(ye) 頒發了國內(nei) 首批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首次給予無人配送車相應路權。駛入了真實的道路環境,新石器無人車技術不斷迭代,至今已在全球10多個(ge) 國家、40多個(ge) 城市落地,累計交付1000多輛無人車。
政策創新牽引企業(ye) 創新。“北京市中小企業(ye) 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增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已成為(wei) 本市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市經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近年來,本市加強改革引領,激發創新活力,發揮中關(guan) 村“改革試驗田”和“兩(liang) 區”政策優(you) 勢,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
越來越多的政策舉(ju) 措全麵支持企業(ye) 科技創新:實施強鏈築基工程,形成產(chan) 業(ye) 鏈卡點堵點清單近600項,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深度參與(yu) ;降低創新成本,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通過集采降價(jia) 和服務券補貼惠及2000餘(yu) 家企業(ye) ,節省成本近5000萬(wan) 元;支持高校院所與(yu) 小微企業(ye) 和創業(ye) 團隊開展了第一批46個(ge) 創新券合作項目……
數據顯示,本市研發投入強度、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持續領跑全國,日均新設中小企業(ye) 近600家,已經累計培育市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5360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ye) 588家、數量居全國各城市首位。
立體(ti) 式服務營造良好環境
去年,“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予果生物完成了自研病原體(ti) 宏基因組測序診斷產(chan) 品的臨(lin) 床實驗,並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注冊(ce) 申請。
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落地的關(guan) 鍵時刻,這家公司獲得了政策“紅包”——經開區為(wei) 複工複產(chan) 企業(ye) 提供的一次性補助、增資擴產(chan) 和首次升級規模以上企業(ye) 的獎勵。
完善的政策體(ti) 係,為(wei) 中小企業(ye) 營造“公平、普惠、易得”的發展環境。相關(guan) 負責人說,本市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體(ti) 係,推進5輪營商環境改革,完善創投生態鏈,實施“暢融工程”,中小企業(ye) 融資成本持續降低,目前已經認定246家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和基地,“1+17+N”的中小企業(ye) 立體(ti) 式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
助企紓困解難方麵,去年本市出台穩經濟“45條”等係列幫扶政策,全年新增免減退緩稅費超2000億(yi) 元,其中緩繳社保費和製造業(ye) 中小企業(ye) 稅費200億(yi) 元以上;全市房屋減租金額約120億(yi) 元,惠及企業(ye) 7萬(wan) 家,全市182家孵化器減免4324家企業(ye) 房租金額達4億(yi) 元。
提升政策合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20家鏈主以“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中小企業(ye) 開展聯合攻關(guan) ,帶動更多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單打冠軍(jun) ”和“配套專(zhuan) 家”;以中小基金帶動社會(hui) 資本投早、投小、投創新,去年,全年累計投資81隻子基金和6個(ge) 直投項目,累計出資28.57億(yi) 元,撬動社會(hui) 資本235.1億(yi) 元……
企業(ye) 從(cong) 小到大的過程中,北京打出政策惠企、金融暖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的“組合拳”。“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中小企業(ye) 也將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承擔更多新的使命。”相關(guan) 負責人說,本市將落實落細各項法規政策,更好推動中小企業(ye) 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記者獲悉,本市將完善政策體(ti) 係、提升政策合力,推動“免申即享”,提振發展信心;多措並舉(ju) 改善融資環境,加大降費獎補力度,擴大股權投資範圍,暢通中小企業(ye) 上市渠道;建設中小企業(ye) “一站式”服務平台,辦好係列品牌活動,持續提升專(zhuan) 業(ye) 化服務能力;實施首都強鏈築基工程,推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和綠色智能發展,引導企業(ye) 做精做優(you) 做細,加快培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