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京蒙協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發布時間:2023-04-13 08:56: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實施協作項目1662個(ge) ,消費幫扶連續實現曆史性突破

  京蒙協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征程上,京蒙協作曬出一份驕人的“成績單”:落實協作資金39.12億(yi) 元,實施協作項目1662個(ge) ,幫助農(nong) 村牧區勞動力14.58萬(wan) 人次實現就業(ye) ,協助打造114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京蒙消費幫扶連續兩(liang) 年實現曆史性突破。

  助力內(nei) 蒙古31個(ge) 國貧旗縣摘帽後,北京市第六批東(dong) 西部協作內(nei) 蒙古掛職幹部團隊接過“接力棒”,統籌做好京蒙協作工作,推動京蒙協作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無限“風光”送綠電進京

  京蒙協作下,“風光無限”一詞有了新的內(nei) 涵。隨著京能、京東(dong) 方等一批北京能源企業(ye) 紛紛落地,內(nei) 蒙古的風能、太陽能轉化為(wei) “綠電”,不但保護了“綠水青山”,還為(wei) 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烏(wu) 蘭(lan) 察布市地處內(nei) 蒙古中部,可開發利用風能資源麵積約2萬(wan) 平方公裏,年日照時數超過3100小時,是內(nei) 蒙古建設千萬(wan) 千瓦新能源外送基地和“綠電進京”的優(you) 選地區之一。依托京蒙協作機製,京能集團在烏(wu) 蘭(lan) 察布投資建設了150萬(wan) 千瓦“風光火儲(chu) 氫一體(ti) 化”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創新推動傳(chuan) 統煤電與(yu) 新能源一體(ti) 化協調發展,“用烏(wu) 蘭(lan) 察布的風,點亮了首都的燈”。

  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生產(chan) 綠電約36.28億(yi) 千瓦時,節約標煤約125.57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04.69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2.21萬(wan) 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3.32萬(wan) 噸。同時,該項目還將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讓當地群眾(zhong) 享受到生態和產(chan) 業(ye) 的雙重紅利。

  在蘇尼特右旗,來自北京經開區的京東(dong) 方新能源光伏產(chan) 業(ye) 項目通過“光伏+儲(chu) 能+綜合治沙+養(yang) 殖”的模式,將“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治沙改土、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標變為(wei) 現實。2022年12月,該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並網發電,成功走出一條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經開區科技和智力資源豐(feng) 富,而蘇尼特右旗則‘風光無限’。隻要統籌好京蒙兩(liang) 地的優(you) 勢資源,就能實現‘一加一大於(yu) 二’的效果。”北京掛職幹部、蘇尼特右旗副旗長隋國勇介紹,蘇尼特右旗由於(yu) 地處荒漠半荒漠草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長期製約著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該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生產(chan) 綠電3.4億(yi) 千瓦時,年均營業(ye) 收入近1億(yi) 元,不但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打造了新的增長極,也讓全旗群眾(zhong) 享受到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來的持續效益。

  打造114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鄉(xiang) 村是否振興(xing) ,不但要看產(chan) 業(ye) 是否興(xing) 旺,還要求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兩(liang) 年來,京蒙協作累計落實資金39.12億(yi) 元,實施協作項目1662個(ge) ,引導落地和新增投資企業(ye) 211家,共建園區59個(ge) ,援建幫扶車間138個(ge) ,幫助農(nong) 村牧區勞動力14.58萬(wan) 人次實現就業(ye) ,有效改善和提升了脫貧地區的產(chan) 業(ye) 基礎、鄉(xiang) 村麵貌和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水平。

  在太仆寺旗的偏遠牧區,“吃水難”曾經困擾著當地農(nong) 牧民。由於(yu) 地下水水質差、重金屬超標,飲水問題給當地農(nong) 牧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困擾。隨著京蒙協作的不斷深入,來自北京的淨水新技術在太仆寺旗落地,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嘎查村建設小型集中淨水站,在偏遠分散的農(nong) 牧民家庭中安裝小型家用淨水設備,讓群眾(zhong) 喝上了放心水。

  “農(nong) 牧民喝上安全的水,消除了因水而帶來的健康風險,促進了農(nong) 牧區的穩定和繁榮。”北京掛職幹部、太仆寺旗副旗長馬瑞滿介紹,淨水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解決(jue) 了當地群眾(zhong) 的飲水安全問題,還帶動了當地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

  在北京市第六批東(dong) 西部協作內(nei) 蒙古掛職幹部團隊的推動下,京蒙協作投入資金4.93億(yi) 元,近2000名專(zhuan) 技人才傾(qing) 情付出,協助受幫扶地區打造了114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鎮平安村,過去沒有24小時自來水,也沒有專(zhuan) 門的排汙管道,居住環境較差。在京蒙協作機製支持下,平安村以生活汙水處理、供水改造為(wei) 突破口,引進海澱區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管理理念,采取物業(ye) 化全程管理的模式,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治理,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村。基礎設施改善了,平安村建起了水源景觀帶,家家門前都種上了蘋果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還發展起了鄉(xiang) 村旅遊。

  兩(liang) 年來,北京掛職幹部團隊因地製宜將北京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的好經驗、好模式、好做法推廣到內(nei) 蒙古,一大批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紛紛湧現:在商都縣,當地投入京蒙協作資金500萬(wan) 元在董家村建設人畜分離養(yang) 殖科技園項目,增加了農(nong) 戶收入,實現了生態與(yu) 養(yang) 殖協調發展;科左後旗針對黃牛粗放型養(yang) 殖現狀,借鑒朝陽區環境整治精細化管理工作經驗,實施“牛出院、樹進院”工程,營造良好生活環境;在鄂倫(lun) 春自治旗多布庫爾獵民村,掛職團隊為(wei) 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出謀劃策,助力提升當地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使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的優(you) 質醫療、教育資源……

  充實“錢袋子”豐(feng) 富“菜籃子”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百業(ye) 興(xing) 旺。近年來,在京蒙消費幫扶的推介下,蘇尼特羊肉、科爾沁牛肉、紮賚特大米、敖漢小米以及呼倫(lun) 貝爾的林下產(chan) 品等內(nei) 蒙古優(you) 質農(nong) 特產(chan) 品端上了北京人的餐桌,一大批內(nei) 蒙古特色的區域品牌在北京叫響。

  在北京消費幫扶雙創中心的京蒙消費幫扶展廳,來自內(nei) 蒙古的數百種農(nong) 特產(chan) 品琳琅滿目。展廳內(nei) 還設立了直播間,由各盟市輪流進行網絡直播,對當地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進行推介。消費幫扶中湧現出的“爆款”,反過來推動產(chan) 業(ye) 格局優(you) 化,讓群眾(zhong) 能夠增產(chan) 增收、優(you) 種優(you) 收。

  在北京,內(nei) 蒙古的藜麥備受歡迎。北京掛職幹部安源良通過深入調研,將藜麥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引入翁牛特旗,讓藜麥產(chan) 業(ye) 成為(wei) 當地的一張名片,直接帶動當地263名脫貧戶增收,他也因此被當地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藜麥旗長”。

  巴林左旗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合白糯玉米生長。2022年,在京蒙協作資金的支持下,當地建設了鮮食玉米冷凍庫和精深加工生產(chan) 線,從(cong) 根本上提高了生產(chan) 加工水平,擴大了市場份額。在北京掛職團隊的對接下,巴林左旗在京東(dong) 平台開通了線上縣域特產(chan) 館,進一步拓寬了當地優(you) 質農(nong) 特產(chan) 品的銷路。

  消費幫扶一頭連著內(nei) 蒙古脫貧旗縣群眾(zhong) 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北京市民的“菜籃子”。越來越多的內(nei) 蒙古優(you) 質農(nong) 特產(chan) 品端上餐桌,拉近了北京市民與(yu) 對口協作地區的心理距離。2021年,北京掛職團隊助力內(nei) 蒙古優(you) 質農(nong) 特產(chan) 品進京銷售首次突破百億(yi) 大關(guan) ,2022年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161億(yi) 元,連續兩(liang) 年實現曆史性突破。京蒙消費幫扶案例還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評選為(wei) “2022年全國消費幫扶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優(you) 秀典型案例”。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批批掛職幹部再接再厲,接續奮鬥,推動京蒙協作不斷走向深入。“從(cong) 北京來到內(nei) 蒙古,靠的是初心使命,為(wei) 的是責任擔當。兩(liang) 年來,我們(men) 用心、用力、用情助力自治區高質量發展,不斷譜寫(xie) 京蒙協作新篇章。”北京市第六批東(dong) 西部協作內(nei) 蒙古掛職幹部團隊臨(lin) 時黨(dang) 委書(shu) 記、領隊鄭宇如是總結。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