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想嚐鮮“春日限定”卻要當心別中了“春天的毒”

發布時間:2023-04-14 10:41: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春天,總少不了嚐鮮。可是,在春天的“吃吃吃”中,也有像“清明蔗,毒過蛇”這樣的說法。還有人說,春天吃河豚,那得拿出“拚死”的精神。表麵或清甜或鮮美的它們(men) ,到底為(wei) 什麽(me) 會(hui) 讓人中了“春天的毒”?

  

  “變壞”的甘蔗

  甘蔗,甜是真甜,毒起來也是真的毒。有俗語說“清明蔗,毒過蛇”。怎麽(me) 清甜的甘蔗到了清明前後就搖身一變,變壞了?因為(wei) ,它真的變壞了。

  注冊(ce) 營養(yang) 師薛慶鑫表示,清明前後的甘蔗有可能發黴變質,從(cong) 而產(chan) 生有毒代謝物:“甘蔗一般在每年10-11月收獲,而吃甘蔗的時節可一直延續到次年4月,周期很長。長時間的儲(chu) 存,免不了有些就變質發黴了。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產(chan) 生節菱孢黴菌,它會(hui) 進一步生成3-硝基丙酸。這是一種嗜神經毒素,加熱和消毒劑處理後毒力不減。”

  所以,春季的甘蔗一定要謹慎食用。

  那麽(me) ,如何發現、辨別那些變壞的甘蔗?

  對此,薛慶鑫介紹,黴變甘蔗的表麵一般色澤不鮮豔、外觀也不好,節與(yu) 節之間或小節之間可見蟲蛀痕跡,而在黴變甘蔗的末端則會(hui) 出現絮狀或茸毛狀的白色物質。此外,新鮮的甘蔗有清甜味,如果能聞到黴變味或酒糟味,就說明它不新鮮了,可能已經黴變,最好別買(mai) 、別吃。最後,也可以看看甘蔗的硬度,如果捏起來軟綿綿的了,就是不新鮮了。

  和其他食物發黴一樣,哪怕甘蔗隻是發黴了一點,那麽(me) ,整根就都不要吃了。因為(wei) ,它很可能已經被黴菌汙染,隻是肉眼還觀察不到。

  好吃難認的野菜

  如果說春天吃甘蔗多少有點沒趕上最好的時候。但是,野菜,那可是很多人的“春季限定”,錯過可能就要等上一年。可是,這個(ge) 鮮也不是那麽(me) 好嚐的。一些有毒植物與(yu) 常見野菜、野果的外觀相似,誤采、誤食後會(hui) 引起中毒。

  斷腸草、毒芹等常被誤認為(wei) 野菜的植物在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藥學部副主任張青青那裏可是“掛了號”了:“廣西幾乎每一年都有斷腸草中毒的。它的花和金銀花很像,嫩葉和龍須菜也很像。而斷腸草含的鉤吻堿成分毒性非常強。此外,毒芹和水芹長得也很像,石蒜和蒜苗長得也很像。”

  就算是一些能夠被食用的野菜,不容易被認錯的,有些也含有微量天然毒素,比如蕨菜,如果烹飪不當或一次食用量過大也可能引起中毒。此外,路邊、公園生長的野菜,則可能受尾氣、殺蟲劑的汙染。

  張青青提醒,食用野菜後即便隻感到了頭暈等輕微的不適,也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吃野菜中毒了。

  春天的河豚不好惹

  “竹外桃花三兩(liang) 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河豚魚或者說河魨魚之所以鮮美,和它所含的氨基酸占比略高有關(guan) 。但是,2-5月是河豚魚的產(chan) 卵期,此時其毒素——河豚毒素含量最高。今年,已有多地疾控部門提醒,不要隨便吃河豚魚了。

  河豚毒素在其卵巢、肝髒和腸中含量高。河豚毒素是神經毒素,可以說是非常毒了。而蒸煮、暴曬等處理都不能降低毒性。

  因此,千萬(wan) 不可隨意加工、食用。

  監製:郭靜

  記者:劉飛 許大為(wei)

  編輯:楊揚 馬露絲(si)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