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不再強製戴口罩,進一步釋放城市活力
當口罩從(cong) 公共生活中逐步退場,北京社會(hui) 流動性複蘇的腳步將進一步加快,城市活力也將持續釋放。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有網友反映,北京各條地鐵線路已全麵放開口罩要求,乘客在進站安檢、候車乘車的過程中,均無需佩戴口罩。記者從(cong) 北京多個(ge) 地鐵站獲悉,目前他們(men) 已接到相關(guan) 要求,不再對口罩問題做硬性規定,完全看乘客的個(ge) 人意願。
科學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也因此,過去三年時間裏,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已經成為(wei) 每個(ge) 人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包括北京在內(nei) 的全國多地都明確將乘坐地鐵佩戴口罩的要求由“強製”改為(wei) “建議”,意味著伴隨大家三年的口罩,終於(yu) 不再是出行必需品。很大程度上,這也是社會(hui) 公共生活走出疫情陰影,向正常化再次邁出的標誌性一步。
實際上,隨著防疫形勢的根本性轉變,對於(yu) 乘坐地鐵、逛商場等是否還必須佩戴口罩,近段時間社會(hui) 上也出現了不少討論。而就在前幾天,國家疾控局發布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zhong) 佩戴口罩指引,明確提出乘坐飛機、火車、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進入超市、影劇院、客運場站等環境密閉、人員密集場所,僅(jin) 是建議佩戴口罩。
這為(wei) 各地各行業(ye) 順應社會(hui) 期待,因時因勢調整口罩佩戴政策提供了權威指導,各方都應該對照最新指引及時落實。
應該看到,出入公共場所強製佩戴口罩,終究隻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舉(ju) 措,防疫形勢變了,相關(guan) 要求也自然要與(yu) 時俱進作出調整。這一方麵是要盡量減少一些不合時宜的防疫措施繼續對社會(hui) 和個(ge) 人活動產(chan) 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麵也是更好幫助社會(hui) 真正從(cong) 心理上擺脫疫情陰影,讓公共生活、個(ge) 人行為(wei) 更順暢地回歸正常化。
畢竟,曆經三年,佩戴口罩作為(wei) 一個(ge) 標誌性的防疫舉(ju) 措,已經被“符號化”了。如果多數公共場所依然強製要求佩戴口罩,就難免會(hui) 強化一種行為(wei) 暗示,不僅(jin) 與(yu) 防疫形勢變化,及公共場所完全開放之勢形成衝(chong) 突,也可能成為(wei) 經濟和社會(hui) 秩序加快恢複的掣肘因素。
地鐵等公共場所不再強製佩戴口罩,實際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個(ge) 人,大家完全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和需求自主選擇是否佩戴口罩。這也意味著,個(ge) 人也要更自覺地承擔起“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重任。
同時要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疾控局的指引,“前往醫療機構就診、陪診、陪護、探視時”“外來人員進入養(yang) 老機構、社會(hui) 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時”等仍被歸為(wei) “應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場景”。因此,強製佩戴口罩雖然不再成為(wei) 所有公共場所的統一要求,但一些特殊場所的特殊要求,依然需要被尊重。
當然,這要求相關(guan) 行業(ye) 的管理也要及時作出優(you) 化、調整。比如,不再強製要求佩戴口罩的場所,管理方就應該充分尊重個(ge) 人的選擇和自由,杜絕一切不合理的幹涉,給社會(hui) 形成準確預期,讓人們(men) 徹底打消口罩顧慮。
差不多與(yu) 北京為(wei) 地鐵強製佩戴口罩“鬆綁”同步,上周五,北京軌道交通傳(chuan) 來好消息——全網客運量達到1201.16萬(wan) 人次,時隔636天再次恢複至1200萬(wan) 人次水平。
這無疑是北京社會(hui) 流動性全麵複蘇的一個(ge) 積極信號。可以相信,當口罩加速從(cong) 公共生活中退場,影響社會(hui) 正常流動的限製性因素不斷破除,北京社會(hui) 流動性複蘇的腳步將進一步加快,城市活力也將持續釋放。
而作為(wei) 擁有2000多萬(wan) 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時也是首善之區,北京向公共生活正常化的積極邁步,也將成為(wei) 更多地方的正向示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