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核心城區推窗綠 百姓身邊起步香

發布時間:2023-04-18 08:57: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在北京的核心城區,一方麵是大麵積綠化空間趨於(yu) 飽和,另一方麵是用地的競爭(zheng) 激烈,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nei) “挖潛增綠”無疑是一道需要用心鑽研的課題,而小微綠地建設成為(wei) 了破題之法。結合北京城市更新的進程,通過統籌零散地塊、閑置地、邊角地、拆違空地等空間,一批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小微綠地漸次亮相,各色口袋公園、屋頂花園、胡同微花園如“翠珠”般點綴在街頭巷尾,成為(wei) 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在核心區,市民身邊的綠地越來越密集,推窗見綠、出門即景,處處充斥著盎然綠意,更是繪就了這座城市的底色。

  瞄準百姓家門口

  開展小微綠地挖潛與(yu) 提升

  “口袋公園”因其規模較小而得名,常常利用城區“巴掌大”的邊角零碎地進行見縫插針式的布局,讓行走在核心區大街小巷的百姓隨時能欣賞到不經意間的美景,也為(wei) 居民創造了公共交往空間和健身活動場所。小空間裏蘊藏著市民的“大生活”。

  在東(dong) 城區北新橋地鐵口D口,修葺一新的北新橋街心花園成為(wei) 不少遠近居民休憩娛樂(le) 的不二之選。這個(ge) 口袋公園在2020年秋天與(yu) 居民見麵,地兒(er) 不大,2000餘(yu) 平方米,就在地鐵口轉角處,卻承載了街區曆史和老街坊的雋永情懷。

  走進這座精品小花園,處處充滿生機,九株高大的喬(qiao) 木鬱鬱蔥蔥,1.2米寬的悠閑漫步路串聯起了林下三處休憩空間。西府海棠花開正豔,銀杏、白蠟等變色葉植物豐(feng) 富了綠地的層次與(yu) 色彩。照明設施、座椅、垃圾桶、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據《北京地名談》記載,“東(dong) 直門內(nei) 大街北新橋精忠廟有井,中鎖一龍,約以橋舊釋出,因名曰新橋。以其在北城,故曰北新橋,取其永年不舊之意。”這段記載以銅鑄字的形式被鋪裝在地上,訴說著北新橋的曆史。“鄰裏樹下憶古今,彩花林間品雅趣”正是這處口袋公園的主題,鬧中取靜,舒適而怡人。

  像這樣的口袋公園,在北京核心區不在少數。大到幾百上千平方米,小到幾十平方米,哪怕隻是一處藏在胡同裏的微花園小景觀,這些或玲瓏小巧、或層次分明的小微綠地,正是不嫌其小、不嫌其細,實現“見縫插綠”,為(wei) 居民在家門口營造了豐(feng) 富的綠色空間。

  正如西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guan) 負責人所總結的,在西城區,建設用地競爭(zheng) 極為(wei) 激烈,人口密度大且老齡化嚴(yan) 重,綠地總量不足是西城區園林綠化工作麵臨(lin) 的長期問題。同時,區內(nei) 大型公園多,中小級別公園少;曆史名園多,適合日常休閑遊憩使用的百姓身邊的公園綠地少。隨著多年的綠化建設,區內(nei) 大麵積可綠化空間已趨於(yu) 飽和。在2016年至2022年,西城區以“疏解整治促提升”為(wei) 契機,統籌零散地塊、閑置地、邊角地和拆違空地等土地資源,新建茶馬街遊園、西單體(ti) 育公園等口袋公園74處12.26公頃、微綠地142處6.56公頃。“全區建設的口袋公園麵積雖小,但數量眾(zhong) 多,符合西城實際。”該負責人表示,通過各方努力推進綠化建設,數量眾(zhong) 多的口袋公園、微綠地鑲嵌在西城大地上,形成綠色織補網絡,促進生態修複和城市修補,繪就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

  東(dong) 城區則瞄準了百姓需求,在百姓家門口“挖潛增綠”,聚焦老城保護與(yu) 更新,以提升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為(wei) 抓手,結合用地情況精準挖潛增綠,統籌百姓出行距離以及周邊交通、商業(ye) 、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不斷建設口袋公園和小微花園。近年來,東(dong) 城區積極通過騰退還綠、見縫插綠等途徑,共實施口袋公園50餘(yu) 處,目前已建成香餌胡同交香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

  據了解,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與(yu) 小微綠地挖潛與(yu) 提升是核心區園林綠化工作當前麵臨(lin) 的核心問題,也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綠化工作的重點方向。

  持續提質增綠

  口袋公園打造“全齡友好”

  小微花園建成了,但品質好了,老百姓才願意逛,因此,核心區持續在公園品質上下功夫。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結合街區的有機更新,不少綠地被提質升級。首先是綠地功能在增加。例如,2021年6月,平安大街整治提升工程西城段的試驗段全新亮相,其中,平安裏地鐵站街角順利變身成為(wei) 居民“後花園”“會(hui) 客廳”和“健身房”,而過去,這裏曾經是因為(wei) 髒亂(luan) 差而被居民抱怨最多的地方,試驗段改造後,原有綠地麵積從(cong) 不足400平方米增加至6400平方米,增加街心公園綠地4000多平方米,健身活動場地500多平方米,讓市民出站入園,眼前有景。

  其次,曆史文化因素的挖掘也賦予了口袋公園更為(wei) 深刻的內(nei) 涵,一座座小花園紛紛化作“室外博物館”,用園林手法傳(chuan) 承曆史文脈,促進老城複興(xing) 。具有京劇文化氛圍的京韻園微公園、體(ti) 現“速度、向上、活力”的西單體(ti) 育遊園、古典園林風格的城市精品小遊園龍頭井微公園、點綴重要道路節點的平安大街口袋公園以及包含自來水發展曆史的香河園口袋公園,既讓周邊百姓享受綠色福祉,又能切身感受曆史變遷、城市變化和風土人情。每一處口袋公園既是精美的園林景觀,也成為(wei) 城市的文化景觀,各公園有故事、有特色。

  此外,全齡友好的概念也被充分融入口袋公園的建設。在2021年,市園林綠化局提出“全齡友好型公園”這一新概念,以提升完善公園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為(wei) 主,考慮納入並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居民需求,這也是市園林綠化局“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工作。例如,“小空間·大生活,串聯全齡多彩生活”理念在東(dong) 城區香餌胡同口袋公園內(nei) 隨處可見,傳(chuan) 統廊架的三步台階被降低為(wei) 一步台階,同時設置坡道,實現了整個(ge) 園區的無障礙通行,帶靠背的矮牆坐凳方便老年人休息,寬闊的主廣場為(wei) 兒(er) 童提供了充足的玩耍空間。青磚灰瓦、竹林曲徑、亭廊掩映,此處成為(wei) 全齡共享的“家門口”全時段打卡地。西城區南禮士路公園經過全齡友好改造後,如今已成為(wei) 一個(ge) 集老年康複鍛煉、兒(er) 童遊樂(le) 、體(ti) 育健身為(wei) 一體(ti) 的健身公園。位於(yu) 德勝街道馬甸橋東(dong) 北角的玫瑰公園則拆除了荒廢水景池,利用下凹地勢建成兒(er) 童活動沙坑,還增加了一條幫助老人康複訓練的步道,增加體(ti) 育活動場地及設施,融入北京市中小學體(ti) 能測試相關(guan) 內(nei) 容。

  將來,還有不少工作值得期待:今年,東(dong) 城區將實施柳蔭公園、廣渠春曉、廣渠秋韻、蟠桃宮周邊綠地及桃園鐵路沿線全齡友好公園的改造提升。西城區則將開展翠芳園和長椿苑全齡友好型公園改造,更好滿足周邊居民遊園需求。

  向空中拓展

  瞄準第五立麵開展屋頂綠化

  在核心區,隻要能實施綠化的地方,每一個(ge) 空間都不會(hui) 被放過,不少單位動起了屋頂綠化的腦筋,城市綠化向空中拓展。去年,西城區增加屋頂綠化5096平方米、垂直綠化3000延長米。東(dong) 城區也完成了5000平方米的屋頂綠化麵積,綠色整潔的第五立麵空間持續亮相。

  登上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10層樓頂,眼前豁然開朗,一片近3000平方米的綠地生機勃勃。如茵草坪上,掩映著曲折的木棧道和柳葉形吧台。信步其間,近可俯瞰動物園,遠可眺望連綿西山……這裏被稱為(wei) “星空花園”。“樓頂的草坪既能改善小氣候,也是承載宴會(hui) 服務和休閑社交的空間。”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負責人李倩表示,這裏還可以開展晚宴、電影分享會(hui) 、戶外瑜伽課等活動。

  不久前,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就對鐵樹斜街8號二層及煤市街15號等四處,共計361平方米的違法建設進行依法依規的拆除。對於(yu) 拆除的自建房部分,街道的計劃是用於(yu) 種花種草綠化改造。同時向區園林局申請,對有條件的樓頂、房頂開展屋頂綠化,植樹、種草、養(yang) 花。西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西城區還將新建屋頂綠化5000平方米、垂直綠化1000延長米。

  在東(dong) 城區,屋頂綠化則重點瞄準了醫療機構,近年來先後高標準完成了鼓樓中醫醫院、東(dong) 城區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北京市第六醫院、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平裏醫院、隆福醫院、東(dong) 城區精神衛生保健院共計7處、共計4700平方米的屋頂綠化建設。在這些機構的屋頂綠化建設中,以弘揚中國醫藥文化為(wei) 出發點,引入了園藝、植物療法,通過采用高矮、大小不同的種植箱、形式多樣的步道鋪裝、座凳,運用桔梗、荊芥、三七、馬藺、板藍根等豐(feng) 富的中草藥植物資源應用和配置,營造了兼具讀書(shu) 、交流、賞花、散步、療養(yang) 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小型中醫草藥園和綠色休閑空間,不僅(jin) 發揮綠地的綜合效益,而且滿足了人們(men) 對綠色空間的需求,既能宣傳(chuan) 健康知識,又能緩解精神壓力、愉悅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西城還將把綠化的關(guan) 注點放到立交橋體(ti) 上,將開展橋體(ti) 試點綠化工作,結合西城區實際情況,製定《西城區立交橋綠化現狀及提升方案》,對全區立交橋綠化現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綜合研判橋體(ti) 擋牆綠化現狀和實施條件,計劃對西便門橋和天寧寺橋開展試點綠化。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解麗(li)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