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年度北京名城保護大事記發布
2022年是北京成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周年。近日,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和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hui) 辦公室發布《2022年度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大事記》,收錄了2022年名城保護領域的118個(ge) 重點事件。北海公園漪瀾堂古建築群修繕完成、近600歲八裏橋完成主體(ti) 修繕等入選。
漪瀾堂古建築群位於(yu) 北海公園瓊華島北側(ce) ,始建於(yu) 清乾隆十六年,是北海造園史的重要見證。1959年仿膳飯莊遷入,將此地作為(wei) 餐飲經營場所使用。2016年,北海公園與(yu) 仿膳飯莊達成協議,完成漪瀾堂古建築群的騰退工作,並於(yu) 2019年底開始對建築群整體(ti) 修繕。去年4月,漪瀾堂古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共完成了38座、總建築麵積3904.8平方米的古建築修繕,並向公眾(zhong) 全方位展示其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和園林價(jia) 值,在保護老城整體(ti) 風貌、傳(chuan) 承文化價(jia) 值等方麵具有標誌性意義(yi) 。
在昌平區,依托回龍觀街道玉光寺文物資源開辦的“寺錦·回龍觀城市會(hui) 客廳”,於(yu) 去年7月正式揭開麵紗,被評為(wei) 2022北京新晉網紅打卡地。據悉,自對外開放以來,這裏已經舉(ju) 辦了露天音樂(le) 會(hui) 、古寺茶約、聽箏讀詩等70餘(yu) 場精彩活動,有近3萬(wan) 人走進“寺錦”,感受它古樸與(yu) 現代並存、雅致和新潮碰撞的別樣風格。
2022年度,一係列重要的名城保護名錄、保護條例、管理辦法等相繼公布。去年3月,《首都功能核心區傳(chuan) 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胡同 第一批)》公布,也是2021年3月1日新版《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後公布的首個(ge) 保護名錄。當月,北京市曆史建築掛牌保護工作也全麵開展。
去年12月27日,《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公布,於(yu) 今年1月28日實施。北京還將結合遺產(chan) 特點定製覆蓋全要素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中軸線遺產(chan) 保護區域內(nei) 外形成良性互動,促進曆史文化與(yu) 現代生活相融合。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次梳理形成的名城保護大事記,有助於(yu) 公眾(zhong) 進一步了解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推動全社會(hui) 共同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北京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擦亮中華文明“金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