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持續恢複
5月22日是第23個(ge)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從(cong) 協議到協力:複元生物多樣性”。記者從(cong)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獲悉,“十四五”以來,我國以旗艦物種拯救保護為(wei) 抓手,持續推進就地和遷地保護體(ti) 係建設,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
近年來,我國係統實施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通過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繁育培植、放歸或回歸自然等多種措施,有效增強了生態係統的服務功能,亞(ya) 洲象、雪豹、東(dong) 北虎、海南長臂猿、黔金絲(si) 猴、藏羚、莽山烙鐵頭蛇、蘇鐵、蘭(lan) 科植物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華蓋木由最初發現時的6株增長到1.5萬(wan) 株,巧家五針鬆由最初發現時的34株增長到3000多株,百山祖冷杉從(cong) 最初發現時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4000多株。亞(ya) 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多頭,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增至6群37隻,白頭葉猴野外種群增至1300多隻,中華穿山甲分布點位不斷增加,東(dong) 北虎分布範圍從(cong) 長白山脈擴大到大小興(xing) 安嶺,野外種群增至60隻左右。朱鹮分布區從(cong) 3個(ge) 省擴展至7個(ge) 省,野外種群超過7000隻。全球圈養(yang) 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98隻,人工繁育朱鹮種群數量達到1496隻。通過野化放歸,在多個(ge) 省份重建了麋鹿、普氏野馬野外種群。
特別是還啟動了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設立了首批五個(ge) 國家公園,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科學布局49個(ge) 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麵積約110萬(wan) 平方公裏,占國土陸域麵積10.3%,將實現保護規模世界最大、保護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眾(zhong) 多大尺度的生態廊道以及國際候鳥遷飛、鯨豚類洄遊、獸(shou) 類跨境遷徙的關(guan) 鍵區域。國家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掛牌運行,帶動了各級各類植物園、樹木園、種質資源庫等蓬勃發展。普陀鵝耳櫪、華蓋木、峨眉含笑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初步擺脫滅絕風險。
此外,《濕地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製修訂工作相繼完成,《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調整發布,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治體(ti) 係不斷完善。國家、省級和重點市州普遍建立了由林草主管部門牽頭的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協調機製,每年聯合開展“清風”“綠盾”等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嚴(yan) 厲打擊亂(luan) 采濫挖、亂(luan) 捕濫獵、非法走私、非法交易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等違法犯罪行為(wei) ,大案要案數量維持在較低水平。同時,組織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科普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公眾(zhong) 參與(yu) 意識不斷增強,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為(wei)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營造了良好社會(hui) 氛圍。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按照《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的總體(ti) 目標,持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使全國重要自然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重要棲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持續穩定向好。“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對大熊貓、東(dong) 北虎、東(dong) 北豹、亞(ya) 洲象、穿山甲、長臂猿、雪豹、蘇鐵、蘭(lan) 科植物等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確保到 2025 年,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種數保護率達到75%,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植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