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摩托族出沒大廠:白天敲代碼晚上擰油門 方便通勤避免擁堵

發布時間:2023-06-19 09:4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上午9點剛過,“隆隆”的發動機聲讓西北旺周邊的路網變得更加熱鬧。

  明顯有別於(yu) 汽車的行駛聲,一輛輛飛馳而過的摩托車,帶著重金屬氣息的節奏,格外吸睛。 在西北旺,摩托代表的是大廠人的“速度”與(yu) “激情”。隨著騎摩托上班的員工增多,為(wei) 了便於(yu) 管理,一些公司甚至單獨劃出了摩托車停放專(zhuan) 區。

  員工成“摩友”

  大廠上演“速度與(yu) 激情”

  西北旺的早高峰比其他地方要稍晚一些。上午九十點鍾,周邊道路的車流匯在一起,紅綠燈處,顏色各異的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靜待“出發”。當綠燈亮起,“隆隆”響著的摩托車像陣風一樣駛過,一輛接著一輛。

  住在附近的於(yu) 戈用“水泄不通”來形容每個(ge) 工作日上午9點多家門口的路況。為(wei) 此,他也買(mai) 了一輛摩托車,每天騎著摩托“避堵”出行。他發現,近來騎摩托車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工作日,很多“摩托一族”都是在互聯網公司上班的員工。

  西北旺地區的“摩托一族”有多大規模?在百度上班的以摩托通勤的員工組建了一個(ge) 群,名為(wei) “百度摩托愛好者”,裏麵共有950多人。而另一位在騰訊上班的摩友則表示,他們(men) 公司目前還沒有開展強製登記,所以到底有多少同事騎摩托上下班,隻能根據常見數量來做個(ge) 大致摸排,僅(jin) 他了解的北京園區一個(ge) 摩友群現有成員130多人,而且這個(ge) 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在某生活類平台上搜索“後廠村+摩托”“互聯網+摩托”“西北旺+摩托”一類的關(guan) 鍵詞,會(hui) 出現很多摩友的日常分享,有網易的鐵騎車隊,有後廠村上下班的通勤經曆,還有大廠員工與(yu) 愛車的合影……

  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被稱為(wei) “大廠”,一個(ge) 原因便是它們(men) 有上千名規模的員工群體(ti) ,每到上下班時,公司門口推著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的員工,就好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工廠上下班的工人一樣壯觀。

  趙亮的職業(ye) 經曆曾輾轉於(yu) 多家大廠之間,如今他也是“摩托一族”。2017年,他在工作中結識了玩摩托的引路人。很快,他花8000塊錢買(mai) 了人生中的第一輛摩托。剛提車,趙亮便迫不及待在家附近的公園裏兜了個(ge) 把小時。

  盡管提車的第二天就要去美國出差,但趙亮坦言,出差的新鮮感沒能衝(chong) 淡其對摩托的獵奇感。“我在美國的那幾天,就隻想著趕緊回國,騎我那新車。”

  2017年4月,新鮮勁兒(er) 過去了的趙亮來到了西北旺上班,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摩托“老司機”。握緊車把,穿過擁堵的車流,“摩托通勤”讓趙亮嚐到了不少的甜頭。

  趙亮有過半年從(cong) 西五環赴東(dong) 四環通勤的經曆,由於(yu) “京B”牌照的摩托車不能走主環路,趙亮隻能在輔路行駛。他至今清晰記得,通勤路上,沿著四環輔路行駛,一路要途經48個(ge) 紅綠燈才能到達公司。有時候晚個(ge) 幾秒,錯過某一個(ge) 綠燈,後續的時間差就大了。

  上下班的路上,西北旺周邊的車流幾乎一動不動。“每個(ge) 公司都有大班車,再加上網約車、私家車,每天早晚高峰保安可忙了,都忙著交通疏導,但根本沒啥用。如果真的有什麽(me) 事臨(lin) 時要打車上下班,就且等著到不了公司或者回不去家吧。”趙亮說。

  數字地圖上,打工人的作息為(wei) 後廠村路賦予了“生物鍾”顏色:晌午和夜晚是紫色的,靜靜在大廠裏“打螺絲(si) ”的上班時間則是綠色的。

  趙亮算了一筆賬,從(cong) 家中走到公司大概18公裏,開車約25分鍾可以抵達後廠村,但是從(cong) 進入後廠村路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這兩(liang) 三公裏的路程,最少也要40分鍾,加在一起就是一個(ge) 多小時。“有時輪休的同事說‘稍等我現在來公司見麵聊’。如果是恰逢早高峰說的這話,那且來不了呢。如果是騎摩托車,從(cong) 家到工位隻需要30分鍾。”

  趙亮說,他此前的工作是攝影攝像,需要拿設備時隻能開車。現在他在摩托車上安置了一個(ge) 後備箱,把攝影機放箱子裏,三腳架綁在後座上。後來習(xi) 慣了,即使需要拿設備,他也基本上是騎摩托車。而為(wei) 了滿足摩托出行的需求,他還購入了一批便攜的短小三腳架,外出拍攝也會(hui) 選擇輕便的機器。

  規劃專(zhuan) 屬停車區

  帶動周邊配套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

  隨著騎摩托上班的員工增多,為(wei) 了便於(yu) 管理,一些公司開始單獨劃出專(zhuan) 門用來停放摩托車的區域。

  在百度的地下車庫裏,有多個(ge) 區域貼有“Motorcycle Parking Area”字樣的標誌牌,每個(ge) 區域都停著至少二三十輛摩托車。

  在地麵停車區,圍繞著百度辦公樓的外圍,也有數十輛摩托車單獨停放,與(yu) 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區分開。

  另一位在騰訊上班的摩友回憶,公司是2018年開始在地庫裏開辟出專(zhuan) 屬摩托車停放區域的,後來停放摩托的區域也越來越大,地庫裏幾乎成了“摩托車展區”。

  “我們(men) 的地庫很壯觀,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摩托車就是一片連一片。”那天下班之後,在大廠工作的趙亮說,“我覺得大概有150輛以上的摩托車。”

  相應地,西北旺也發展起了摩托車的配套產(chan) 業(ye) :汽車美容、洗車、摩托車裝飾……形成了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中午吃飯的時候,好幾個(ge) 摩友就會(hui) 相約去修理店給自己的愛車保養(yang) 升級。”在騰訊上班的摩友說。

  在西北旺的土井村有一家汽車美容中心,那裏是摩友們(men) 常去的一處,店麵剛營業(ye) 不久,隻有兩(liang) 三個(ge) 月,但因為(wei) 老板自己就是“摩托一族”,還有自己的摩托車隊,因此對洗摩托車非常在行。

  據了解,為(wei) 了愛護保養(yang) 摩托車,在這裏洗車的時候,都要把發動機晾涼才開始動手洗車,但這樣洗車的時間會(hui) 延長,老板便在店裏擺上了桌椅、零食和飲料。

  尤其是在晚上下班後,來這裏洗車的摩友更是會(hui) 排隊等候,有的甚至能待到淩晨12點以後,平均每天都有至少10多輛摩托車會(hui) 到這家店做清理保養(yang) 。

  根據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檢測與(yu) 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百度地圖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北京的通勤時間是全國之最,單程通勤超過60分鍾的有600萬(wan) 人,占北京通勤人數的30%。

  而摩托成了應對通勤壓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1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相較2019年普通摩托車數量增加了10.7萬(wan) 輛,增長率達71.8%。

  盡管騎摩托通勤除了有便捷、時尚等優(you) 點,還代表著“速度與(yu) 激情”,但同時由於(yu) 摩托車的特性限製,加之並沒有專(zhuan) 屬車道行駛,隻得在車流間穿梭,安全問題值得特別關(guan) 注,很多“摩托族”都有一段“痛苦”的記憶。

  曾經真切發生在身上的交通事故至今還在趙亮的腦海中曆曆在目:車道溝由西向東(dong) 方向,路上熙熙攘攘,車輛疾馳而過的風聲充斥在耳旁……

  當時剛上手一個(ge) 月的趙亮在路上行駛著。灑水車嗡嗡地工作著,趙亮前麵的汽車一個(ge) 急刹,後燈亮紅的一瞬,趙亮趕緊捏死了閘防止追尾。但不巧,由於(yu) 經驗不足,加之摩托車沒有安裝ABS係統,一個(ge) 打滑,趙亮和車就一同向前摔倒在了地上。

  追尾負全責不用多說,所幸防護到位,人算是“毫發無傷(shang) ”,但摔車後“有點蒙”的趙亮還是心有餘(yu) 悸。“摩托車容錯率非常低,容不得你有什麽(me) 錯誤。比如你前麵有塊石頭,汽車軋了頂多會(hui) 傷(shang) 害輪胎,但同樣的速度,摩托軋上去,那就很危險了。”趙亮說。

  趙亮所在的公司裏有個(ge) 80人左右的“摩友群”,同事們(men) 戲稱其為(wei) “勸退群”。群中的摩友們(men) 會(hui) 時常分享自己摔車的圖片和視頻。 趙亮偶爾會(hui) 翻看一下“摩友群”裏發出來的視頻或照片,“畫麵挺不適的,但還是偶爾會(hui) 去看,算是給自己提個(ge) 醒兒(er) ,道路千萬(wan) 條安全第一條。”

  釋放天性

  從(cong) 狹小的工位騎向大山

  如果說西北旺後廠村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公司二十年來的發展,那麽(me) 這一群後廠村摩托青年也成為(wei) 這裏發展的見證者。

  如今,引領中國三代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企業(ye) 在後廠村呈“由”字形分布。最北邊的聯想就是“由”字裏出頭的那一豎,“田”字的右邊是網易和新浪,左邊是百度和騰訊。

  相對於(yu) 私家車、公交車等傳(chuan) 統的交通工具,摩托代表的是激情和自由。在西北旺,摩托可以將這個(ge) 並不算繁華的地方彰顯得更具青春與(yu) 活力。

  而摩托玩家於(yu) 戈並不是大廠員工,在他看來,西北旺如今的摩托車風潮,跟互聯網大廠員工的帶動有很大的關(guan) 係。

  “這裏是五環外,京B號牌摩托可以暢行。同時,這裏又是摩托愛好者去西北山區‘轉山’的必經之路。”於(yu) 戈說,玩摩托的人都從(cong) 這邊走,而這裏又因為(wei) 互聯網公司紮堆兒(er) ,早晚高峰特別的擁堵,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又以年輕人居多,為(wei) 了避開堵車,方便通勤,便形成了濃厚的摩托氛圍。

  慢慢地,這些年輕打工人也開始成為(wei) 摩托玩家,周末聚集在一起,由此向西,從(cong) 他們(men) 狹小的工位走向西邊的大山,去釋放自己的天性。

  西北旺的摩托氛圍也影響著周圍的很多居民,連土井村那家汽車美容中心老板的老父親(qin) 最近也去學了摩托車本,準備騎摩托車出門。“方便,快捷,也拉風,年輕人都愛騎這個(ge) ,還能一起出去玩。至於(yu) 安全問題,隻要你遵守規則,掌握要領,沒什麽(me) 大問題。”老板的父親(qin) 說。 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實習(xi) 生 王伊朵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統籌/林豔 張彬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