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9條濱水騎行線路 你打卡了嗎?通勤健身來“慢”遊

發布時間:2023-06-19 09:41:00來源: 央視網

  近日,北京市發布《2023年北京市城市慢行係統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方案從(cong) “街道空間更加活力、各類設施更加融合、治理模式更加協同、環境氛圍更加友好、居民出行更加健康”五個(ge) 方麵,明確了24項重點工作任務,不斷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質。

  所謂慢行交通,指的就是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北京市此次發布的《工作方案》中提出,今年北京市將繼續多舉(ju) 措保障自行車路權,進一步提升與(yu) 明確騎行空間,確保非機動車道連續順暢,共計對城六區和通州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約220公裏道路進行整治。

  北京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處 荊祿波:針對市民關(guan) 注的通行秩序問題,今年計劃開展68.6公裏的自行車道拓寬的工作,同時我們(men) 也會(hui) 開展路側(ce) 機動車違停執法,以及路口秩序的管理,還有非機動車道設施的維護管理。

  同時,北京市還將持續開展路口及立交橋區治理,針對出行不便路口進行專(zhuan) 項排查,通過增設安全島、調整路口斷麵結構、優(you) 化交通流線組織、加強交通秩序管理等措施,保障路口的自行車和行人過街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北京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處 荊祿波:按照一路一設計、一項目一方案的工作原則,開展四環輔路、文化園路等重點道路的提升工作,同時開展8個(ge) 慢行示範特色街道的試點工作,提升整個(ge) 出行環境和服務水平。

  自行車專(zhuan) 用路成為(wei) 出行新選擇

  《工作方案》中多次提到,要提高市民慢行出行的獲得感。早在2019年5月31日,為(wei) 了給回龍觀區域與(yu) 上地軟件園之間的通勤人員提供一種安全、便捷、高效、綠色、健康的出行新選擇,當時,北京市第一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應運而生。現在,已經過去四年了,這條“專(zhuan) 用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否發揮了“專(zhuan) 用”功能,一起來看看。

  在這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上,記者發現,道路兩(liang) 旁不僅(jin) 增添了綠化綠植,還增加了工作崗亭,騎行的人員也在增多。

  昌平區城管委自專(zhuan) 路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爽:現在的累計騎行量已經達到了739萬(wan) 人次,主要是滿足了回龍觀到上地軟件園通勤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一些周邊騎行愛好者的休閑健身的功能,平常全麵做好日常的秩序維護,清掃保潔,像路上會(hui) 遇到一些突發的事情,都會(hui) 有相應的人員進行及時處理。

  安全舒適的騎行環境,不僅(jin) 方便了市民通勤,也吸引了不少前來休閑健身的居民和專(zhuan) 業(ye) 訓練的騎行選手。

  市民:自行車道比柏油路可能會(hui) 軟一些,抓地力強一些,坡設計得不是特別陡,我們(men) 也可以騎得更加愉快一些。

  為(wei) 進一步擴大自行車專(zhuan) 用路的示範效應,完善周邊區域慢行係統建設,北京市開展了“東(dong) 拓、西延、南展”的擴建工程。不僅(jin) 可以實現綠道、巡河路與(yu) 慢行係統的銜接融合,還將進一步保障非機動車路權,吸引更多市民綠色出行。

  持續推進城市河湖濱水慢行係統建設

  北京市城市慢行係統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還提出,今年北京市將繼續推動水、路、綠三網融合,推進城市河湖濱水慢行係統建設,持續加大河湖空間開放共享力度,讓市民慢行河湖邊,盡賞京城別樣水韻。

  記者從(cong) 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條濱水騎行線路,串起北京五大水係,涉及清河、北運河、涼水河等。今年,北京市還將持續推動水、路、綠三網融合,開展濱水空間三網融合試點。

  北京市河湖流域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 李祥:目前全市已經建成的濱水慢行係統達到了300公裏,其中永定河、溫榆河、北運河的濱水慢行係統已經對外開放,我們(men) 還改造貫通了清河、涼水河、永定河城區段,西南二環水係等河湖的濱水步道,基本上覆蓋了北京市的東(dong) 西南北,實現了沿河一走到底,還推進了巡河路和健身休閑的有機融合。

  今年五一假期,溫榆河公園清河下段濱水慢行係統全麵對外開放。水務部門利用原有巡河路,在兩(liang) 岸升級改造了17公裏慢行路,同時新建濱水步道18公裏。

  未來,北京還將推進40.2公裏西山綠道、城市副中心2.7公裏步行和自行車係統示範段等工程建設,全麵打造景美路暢的慢行環境。

  北京市河湖流域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 李祥:到2035年全市將建成1109.6公裏的濱水慢行係統,這裏邊涵蓋了40條河流,涉及東(dong) 西城、通州、順義(yi) 等11個(ge) 區,慢行係統建成以後,將形成“一環、兩(liang) 軸、六帶、多廊道”的一個(ge) 慢行係統的格局。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