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摩崖又被刻字 “前車之鑒”豈能遺忘
有網友發視頻稱,6月18日,有遊客在貴州銅仁梵淨山風景區紅雲(yun) 金頂的岩壁上刻字祈福。19日晚,景區所在地貴州江口縣人民檢察院通報,對梵淨山“金頂摩崖”違法刻字一案立案調查。20日,江口縣人民法院發布消息稱,此次事件反映出在梵淨山自然遺產(chan) 及重點文物保護上仍然存在漏洞,法院已對相關(guan) 部門發出了司法建議。
梵淨山景區作為(wei) 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遊客竟然在岩壁上刻字祈福,很可能對文物和自然遺產(chan) 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當地文旅部門、公安部門、檢察機關(guan) 的介入,對於(yu) 調查這一違規行為(wei) 、追究責任人責任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涉事遊客已被找到,等待他的將是嚴(yan) 肅的查處與(yu) 追責。
據視頻發布者稱,他發現時,涉事遊客在岩壁上刻的字已經快寫(xie) 完了,當時現場很多遊客都在譴責涉事遊客的刻字行為(wei) 。由此看出,多數遊客已具備抵製這種破壞文物行為(wei) 的自覺,但僅(jin) 譴責是不夠的,及時製止刻字才是最佳選項。而且按景區的說法,“未在第一時間發現這一情況”,表明景區的巡視監督工作存在薄弱環節,亟待大力改進和提升。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遊客陳某某曾在此處石壁上刻畫“麗(li) 水陳某”字樣,被法院判決(jue) 賠償(chang) 共計12萬(wan) 餘(yu) 元的費用,並在國家級新聞媒體(ti) 上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賠禮道歉。當時被媒體(ti) 廣泛報道,教訓足夠深刻,但仍有遊客未能汲取教訓,又在金頂摩崖上刻字。同一個(ge) 景點,被不同遊客反複刻字,究竟原因何在?
此次刻字的遊客,究竟從(cong) 沒有聽過一年多前陳某某刻字被判罰的先例,還是曾經聽聞過但後來遺忘了?即便該遊客沒有從(cong) 前車之鑒汲取教訓,但應該具備基本的文物保護常識、文明行為(wei) 常識以及法律常識。此案至少表明,我們(men) 對於(yu) 文物保護常識的普及仍然存在薄弱之處,還需加強。
此外,景區管理者也應該謹記“前車之鑒”,防止類似事件重演。景區管理者理應對金頂摩崖加大巡視力度,包括采用攝像頭等監控方式,嚴(yan) 防金頂摩崖再被遊客刻字。從(cong) 這一點而言,景區還需加強防範措施,進一步做好提醒義(yi) 務。
無獨有偶,其他一些景區也存在遊客“刻了又刻”的現象。如在北方某知名景區,2020年一名遊客在城磚上刻字,被罰款200元並列入景區旅遊不文明行為(wei) 記錄;最近又有遊客在該景區城磚上刻字,被處以行政拘留5日、罰款200元的處罰。此類事件一再發生,提示我們(men) 加強遊客文明旅遊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刻不容緩。
鑒於(yu) “前車之鑒”未對某些遊客產(chan) 生警示作用,加之部分遊客個(ge) 人素質極低,這就需要旅遊景區和有關(guan) 方麵,既要從(cong) 以案說法的角度進一步開展宣傳(chuan) 教育工作,也要加大相關(guan) 法律的普及力度。特別是,《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旅遊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有必要向遊客做到精準普及。
此外,還可以考慮在景區入口處、已被刻字處以及最容易被刻字的地方,專(zhuan) 門樹立警示牌、警示碑和警示內(nei) 容。與(yu) 此同時,還應該考慮在網上預約、訂票頁麵,向擬入景區的遊客精準展示違法實例信息,這樣一來,就能更好發揮以案警示作用,避免同一景區或同一景點被遊客“刻了又刻”。(老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