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更接近曆史真實的古人類生活
【新展大觀】
呈現更接近曆史真實的古人類生活
——“東(dong) 方故鄉(xiang) ——中華大地百萬(wan) 年人類史”展覽走筆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王笑妃
6月22日,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南3展廳,一具高至房頂的恐龍骨骼化石成為(wei) 視線焦點。這個(ge) 名為(wei) “東(dong) 方故鄉(xiang) ——中華大地百萬(wan) 年人類史”的展覽,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策展人王月前介紹,這是國內(nei) 首次對古人類研究進行的最全麵、最集中的展示。
考古還原人類起源演化的故事
我們(men) 是誰?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這是人類亙(gen) 古不變的好奇,也是考古學家持之以恒求索的課題。
百萬(wan) 年前,古人類從(cong) 非洲走向世界各地,成為(wei) 我們(men) 現代人的祖先。展櫃裏有兩(liang) 顆小小的牙齒,不太起眼,而它們(men) 的主人卻是大名鼎鼎的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萬(wan) 年的他們(men) ,是中國最早的直立人。
在展廳隻不過走了幾步,穿越的卻是數十萬(wan) 年的時空。距今100萬(wan) 年的鄖縣人頭骨,既有明顯的直立人特征,又具有某些古老型智人的性狀,處於(yu) 古人類發展演化關(guan) 鍵時期。2022年發現的“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是歐亞(ya) 內(nei) 陸迄今發現的同時代最為(wei) 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之一,它的發現入選了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從(cong) 距今約170萬(wan) 年的元謀人,到距今約163萬(wan) 年的藍田直立人,再到距今約100萬(wan) 年的鄖縣人……這些考古發現,實證了我國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
中國是世界上古人類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從(cong) 1929年周口店遺址發現北京人第一個(ge) 頭骨化石起,至今我國境內(nei) 已有70多處遺址發現了史前人類化石,考古學家從(cong) 這些古人類化石中,窺見了百萬(wan) 年前人類起源的驚人秘密。
展覽用不少生動有趣的展品,還原了古人類的生活細節:距今42萬(wan) 至32萬(wan) 年的沂源人,牙齒上有剔牙的痕跡,這是東(dong) 亞(ya) 地區具有確鑿證據的最早人類剔牙行為(wei) ;距今30萬(wan) 至13萬(wan) 年的馬壩人,頭上有受到鈍性外力衝(chong) 擊後造成的非致命損傷(shang) ,可能是古人類之間互相攻擊導致,這是東(dong) 亞(ya) 地區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間暴力行為(wei) 的證據;田園洞人趾骨比較纖細,一些學者由此推測,這可能是東(dong) 亞(ya) 古人最早穿鞋的證據。
早在數萬(wan) 年前,愛美之心便已萌生。在北京周口店,距今3.5萬(wan) 至3.8萬(wan) 年前,山頂洞人已經開始製作使用骨針縫製衣物,並在薄薄的草魚眶上骨穿孔用來佩戴裝飾,還用赭石顏料對部分裝飾品染色。距今2.9萬(wan) 至2萬(wan) 年前,寧夏靈武水溝洞的先民將鴕鳥蛋片修整為(wei) 一個(ge) 個(ge) 精致的環形裝飾品。寧夏鴿子山出土的鹿牙裝飾品,距今1.3萬(wan) 至1.2萬(wan) 年,其表麵殘存著黑色、紅色物質,說明當時的人可能以赭石、木炭混合動物油脂製作黏合劑,將鹿牙犬齒固定在衣物上,而且根據鹿牙上劃痕風格的不同,可以推斷是由至少2至3名工匠分別雕刻完成……這些考古實證還原了更細節、更有趣、更接近曆史真實的古人類生活,讓人驚歎於(yu) 古人豐(feng) 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古DNA研究破譯人類起源密碼
展廳裏有一排精致的實驗室微縮模型,讓觀眾(zhong) 直觀地了解研究人員如何從(cong) “汙染”嚴(yan) 重的古生物樣本中提取古DNA。
DNA是每個(ge) 人獨特的密碼。20世紀80年代後,古DNA開始成為(wei) 研究人類遺傳(chuan) 與(yu) 演化曆史的有力工具,如同一把“金鑰匙”,不斷揭示群體(ti) 遺傳(chuan) 特征和人類演化特點,為(wei) 探尋人類起源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黨(dang) 委書(shu) 記鄧濤介紹,利用這項技術,解碼了東(dong) 亞(ya) 最古老現代人田園洞人基因組,揭示了東(dong) 亞(ya) 史前人類的多樣性與(yu) 遺傳(chuan) 曆史的複雜性;大規模、係統性研究了我國南北方古人群基因組,揭示了近萬(wan) 年來中國人群南北方分化格局、主體(ti) 遺傳(chuan) 連續性、雙向遷徙過程,以及南島語係人群的中國南方起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的形成過程。
以往,中國境內(nei) 發現的早期現代人化石非常罕見,並缺少早於(yu) 距今4.5萬(wan) 年、保存完好的化石記錄。近10年來,中國古人類學界在這個(ge) 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係列重要進展,先後在多地發現了早期現代人化石。對這些人類化石的年代測定和形態研究顯示,在距今10萬(wan) 至8萬(wan) 年間,華南地區出現了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而與(yu) 這群現代人同時代的北方地區,還生活著形態特征更原始的“土著居民”。也就是說,我國是東(dong) 方人類的故鄉(xiang) ,同非洲人並列為(wei) 人類起源最早之地。
從(cong) 猿到人,百萬(wan) 年曆程,為(wei) 我國一萬(wan) 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發展演進奠定堅實基礎;從(cong) 古脊椎動物演變,到中國直立人的發展,再到現代科技揭示現代人的直係祖先,幾十年科研取得的紮實學術成果,實證我國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夯實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底氣。“希望通過展覽,引導廣大觀眾(zhong) 係統了解中國百萬(wan) 年人類活動史發展演進的艱辛曆程,深刻感知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家國一體(ti) 的豐(feng) 富內(nei) 涵。”王月前說。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5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