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考研熱”下 為何放棄入學的研究生不在少數?

發布時間:2023-07-05 09:39:00來源: 科技日報

  ◎實習(xi) 記者 沈唯

  畢業(ye) 季接近尾聲,許多大學畢業(ye) 生走上了工作崗位,還有一些畢業(ye) 生即將在暑期之後再次走進校門繼續深造。近年來,雖然“考研熱”持續升溫,但是研究生“錄而不讀”的現象卻也屢見不鮮。

  2019年,蘇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布消息稱,該校68名2019級研究生因未按學校規定辦理入學手續,經學校審議,按自動放棄入學資格處理。2022年,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公示了該校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引發熱議。

  如今考研“上岸”難度逐年增加,為(wei) 何還會(hui) 出現大範圍“錄而不讀”的現象?新生“錄而不讀”又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錄而不讀”現象成因複雜

  “從(cong) 學生的角度而言,考上研究生後又放棄入學的這部分學生情況是比較複雜的。”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高耀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下很多學生隻是將考研作為(wei) 人生的一個(ge) 選項,如果在考研的過程中有了更好的就業(ye) 機會(hui) ,他們(men) 可能會(hui) 放棄就讀。“這部分學生選擇考研並非出於(yu) 濃厚的學術興(xing) 趣。”高耀說。

  放棄入學還有可能是因為(wei) 學生對錄取院校或錄取專(zhuan) 業(ye) 不滿意。隨著就業(ye) 和考研競爭(zheng) 的不斷加劇,一些考生為(wei) 了順利“上岸”,會(hui) 選擇報考自己認為(wei) 競爭(zheng) 不太激烈但並不是自己心儀(yi) 的院校或專(zhuan) 業(ye) 。還有一些報考全日製研究生的學生在錄取階段被調劑到非全日製,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最後被錄取,學生也有可能選擇不入學。

  “攻讀研究生學位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金錢,有些學生考上後可能由於(yu) 生活困難,無法承擔研究生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用而選擇放棄讀研。因此經費壓力和時間成本也是一個(ge) 重要原因。”高耀說。

  除此之外,突患疾病、遭遇家庭變故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使學生不得不放棄深造計劃。“錄而不讀”的原因諸多,雖然許多原因能夠被理解,但這種行為(wei) 難免會(hui) 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會(hui) 影響到高校的招生秩序。

  高耀表示,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的過程中也會(hui) 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經費來篩選和錄取研究生,如果學生選擇“錄而不讀”,高校投入的資源和招生指標都會(hui) 浪費,影響研究生的培養(yang) 效率和社會(hui) 公平。如果一所高校“錄而不讀”的現象較為(wei) 普遍,對該校的聲譽也會(hui) 造成一些負麵影響。用人單位和其他教育機構會(hui) 對這種情況比較關(guan) 注,甚至對該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信譽產(chan) 生懷疑。

  除了給高校招生帶來不便,高耀認為(wei) ,放棄讀研意味著學生有可能錯失在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深入學習(xi) 的機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hui) 使學生未來的職業(ye) 發展受到限製。

  多舉(ju) 措保障學生與(yu) 校方權益

  “錄而不讀”現象頻發的同時,還有許多考生在調劑補錄階段也會(hui) 被高校“放鴿子”。一邊是被錄取的考生放棄入學資格,另一邊是想讀研的考生“無學可上”,這樣尷尬的情況發生,暴露出部分高校存在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機製不完善的問題。

  高耀認為(wei) ,高校可以對招生政策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錄取的學生與(yu) 學校的要求和定位相匹配,還可以通過更加細致的審核材料、麵試或采用其他評估方式來判斷考生的適應性,從(cong) 而降低錄取後放棄入學或入學後再退學的風險。

  高校也應當及時、準確和全麵地向考生提供招生學位點的相關(guan) 信息,包括各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培養(yang) 目標、課程設置、培養(yang) 計劃、導師隊伍、畢業(ye) 要求等,以便考生在作出報考決(jue) 定之前,能夠全麵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報考,避免因信息差導致的“選擇錯位”。同時,培養(yang) 單位在報考階段要積極回應考生的疑問並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men) 作出決(jue) 策。

  “學校還可以主動公開各專(zhuan) 業(ye) 就業(ye) 率、畢業(ye) 率等方麵的數據,讓考生了解自己今後的職業(ye) 發展前景和所選專(zhuan) 業(ye) 的就業(ye) 市場需求。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對於(yu) 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讓學生的報考和入學意願更強烈。高校也可完善研究生招生補錄機製,當有考生被錄取後選擇放棄時還能填補空缺,給更多學生繼續深造的機會(hui) 。”高耀表示。

  此外,高耀提出招生單位應建立有效的預警機製,盡早發現可能出現“錄而不讀”情況的學生,並及時采取措施加強指導和支持。通過提供必要的幫助,可以為(wei) 一些學生解決(jue) 實際困難,避免學生放棄入學或退學。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