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熱門景點約不上咋辦?三問暑假門票預約難
今年暑期,北京旅遊市場伴隨著炎熱的天氣一起火了。故宮、國博等熱門景點“一票難求”成了許多遊客的煩心事兒(er) 。旺季出遊人數爆發式增長,景區可預約門票數量卻有限,這讓搶票難格外突出。
如今,隨著門票預約製的推廣,“先預約、後出行”成為(wei) 觀光遊覽的新習(xi) 慣,但另一方麵網絡預約難、現場預約窗口關(guan) 閉等問題突出,也讓預約無形中成了遊客跨進景區的一道“門檻”。
如何解決(jue) 景區“預約難”問題?這對景區服務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體(ti) 驗:“手速”10秒 還是沒搶到
“科技館影院的票要提前7天、半夜12點搶;故宮的票要提前7天、晚上8點搶……”趁著暑假,王同學打算來北京玩,在手機備忘錄記下了各熱門景區的搶票時間,還設置了一串鬧鍾提醒自己。在手機屏幕前盯了3天,終於(yu) 如願搶到國博、故宮等門票。“看了網上很多搶票攻略,發現到北京再搶就來不及了,得提前一周行動。”
暑期已至,各大景區搶票難度“陡然上升”。記者體(ti) 驗後發現,像故宮這樣的熱門景區,即便按點蹲守,要是手速和網速不夠快,搶到票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兒(er) 。不過也有網友總結:搶不到票不要放棄,門票會(hui) 有“回流”的情況,還總結了門票回流的高峰時段,一則攻略顯示,“國博9點到11點、12點半到1點半、晚11點半到12點半,門票回流概率大……”
網友的搶票攻略靠不靠譜?7月9日晚上11點多,記者刷國博小程序時發現,剛好放出一張7月13日餘(yu) 票,記者馬上用不到10秒的時間填好個(ge) 人信息,迅速提交後,頁麵顯示“預約已滿”,還是沒能成功預約。
搶票難,催生“門票代搶”業(ye) 務。記者在社交媒體(ti) 搜索“門票代搶”,發現一家號稱提供“專(zhuan) 業(ye) 代預約服務”的公司,小程序開屏頁標著“官方票源,天天有票”。本來免費的國博門票,在這裏竟賣到了139元的高價(jia) ,且下單後不可退票、退款。即便官網渠道顯示“產(chan) 品已售罄”,可這裏仍標有二三十張餘(yu) 票量。一代搶商家直接告訴購買(mai) 者:“搶票包成功,下單就行”。
7月9日,某門票代搶小程序上,本來免費的國博門票賣到了139元,官方渠道約滿時餘(yu) 票量還有20張左右
記者以購買(mai) 者身份詢問票從(cong) 哪裏來,代搶商家隻回答“有渠道”,當記者再追問時,對方直接不回複該問題。一位旅遊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表示,“當前提供門票代搶服務的,有旅遊公司,也有個(ge) 人組建的團隊,甚至還有在校大學生參與(yu) 。提供代搶服務的往往是團隊作戰,幾十個(ge) 人一起搶,有人專(zhuan) 門在電腦、手機前蹲點刷新,提高‘中標’概率。”也有商家坦言,他們(men) 通過開外掛、利用電腦技術等手段搶票,普通遊客自己拚手速肯定比不了。
某代搶小程序,下單後不能退票退款,且明確收取的費用為(wei) 服務費。
門票代搶,搶到概率比個(ge) 人的大,但不能保證一定能搶到。社交媒體(ti) 上有網友表示,“票也沒搶到,錢也沒退回。”
追問1:沒有預約成功還有機會(hui) 買(mai) 到票嗎?
眼下,北京熱門景區門票預約難已經在多個(ge) 社交網絡上形成熱點話題。本來就供需失衡,再加上“黃牛”搶票等原因,熱門景點預約變得難上加難。目前各公園景區的門票預約平台能否做到動態調整票源?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遊覽市屬公園主要通過“暢遊公園”及各大公園購票平台進行預約。不少市民關(guan) 心,如果有預約的遊客退票,沒有預約到的遊客是否還有機會(hui) 買(mai) 到票?
據介紹,目前根據“暢遊公園”和各公園購票平台票務核驗情況看,約15%至20%的遊客會(hui) 因行程改變、計劃取消等各種原因爽約或因故退票。如果平台產(chan) 生退票,票額將會(hui) 實時返回到票池中重新出售。
同時,如果預約遊客在預約當日超過預約時間段仍未檢票進園,且公園內(nei) 遊客數量尚未達到瞬時承載量時,平台也會(hui) 實時將票額釋放給當日預約的遊客,提高旅遊資源使用率。
追問2: 預約係統防得住黃牛嗎?
麵對搶票“黃牛”,門票預約係統有沒有切實可行的甄別措施呢?
針對遊客關(guan) 心的“黃牛”問題,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旅遊高峰期,售票平台技術人員將實時關(guan) 注訂票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購票平台係統也會(hui) 自動識別、預警。當發現有相同賬號、相同身份信息的賬戶反複預約、頻繁購退票等行為(wei) 時,係統將自動篩選,並經人工確認,在確認有擾亂(luan) 購票秩序等行為(wei) 後,會(hui) 將相關(guan) 賬號列入“黑名單”,實行限購限入措施。近兩(liang) 年,平台已對超過400個(ge) 疑似“黃牛“賬號進行了處理。
記者注意到,國博也於(yu) 近期宣布,7月13日起將實施新預約規定,觀眾(zhong) 須使用實名注冊(ce) 手機號碼進行預約,使用虛擬手機號碼完成注冊(ce) 的相關(guan) 賬號將被及時清理。
某黃牛表示,國博門票“包搶到、明天就能出、有渠道。”
追問3: 旅遊旺季能不能開放現場購票窗口?
熱門景點的預約門票搶不到,一些遊客隻得轉而奔向冷門景點。但沒想到還是進不了門。有市民反映,許多小眾(zhong) 博物館同樣采取預約方式參觀,但卻不支持當天預約,人到門口,卻還是無法進入參觀,讓人不能理解。
上周,趙女士帶著孩子沿東(dong) 交民巷一路向東(dong) ,當走到正義(yi) 路口時,坐落在一間洋樓裏的法院博物館吸引了孩子的注意。趙女士原本打算進去看看,可就在準備進去的時候,卻因為(wei) 沒有預約被工作人員攔住了。打開預約小程序之後,趙女士發現需要提前一天預約,並且未來3天都預約滿了。“從(cong) 門口往裏看,博物館裏人並不多,可線下也沒有預約窗口,感覺有點兒(er) 不合理。”
出了法院博物館的門繼續向東(dong) ,來到東(dong) 交民巷西口的警察博物館,一旁的工作人員告知,參觀前必須到小程序上預約,而且提前一天預約。接連兩(liang) 次遭遇閉門羹,趙女士心裏有些疑惑:“明明參觀人不多,為(wei) 什麽(me) 不能開放現場售票窗口呢,對於(yu) 我們(men) 這些隨機參觀的遊客,當天進去看看多方便,難道還非要過兩(liang) 天再來一趟嗎?”
記者注意到,京城各家博物館目前有著不同的預約規定。在熱門“打卡點”中,黨(dang) 史館、第一曆史檔案館都需要提前一天進行預約,當天無法進行預約。而工藝美術館則開放了網上當天預約,隻要當天仍有餘(yu) 票,觀眾(zhong) 就可以預約進館。海關(guan) 博物館也需要提前至少一天網上預約,不過沒有預約,當天也可憑身份證進入參觀。而國家典籍博物館則完全無需預約,觀眾(zhong) 可以直接進入參觀。
此外,京城內(nei) 的各家市屬公園目前仍保留了線下綜合服務窗口,在當日公園門票仍有餘(yu) 量的情況下,針對沒有手機或不會(hui) 使用手機的人群提供代客下單服務。
觀點:優(you) 化預約製 對景區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作為(wei) 常態化手段,實行預約製的好處有很多。從(cong) 管理角度看,能控製遊客最大承載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景區因客流過於(yu) 集中而出現安全隱患,降低一些文保單位因到訪人員過多而有損曆史遺跡的風險;從(cong) 服務上來說,預約製能讓遊客提前規劃行程,錯峰出遊,減少等候時間,改善遊覽體(ti) 驗。
旅遊專(zhuan) 家、中國未來研究會(hui) 旅遊分會(hui) 副會(hui) 長劉思敏認為(wei) ,門票預約製有利於(yu) 門票資源的公平分配。“國內(nei) 許多著名景區景點,最大承載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對流量進行控製。一旦流量超過承載力,便不可能滿足所有遊客的參觀需求。”劉思敏認為(wei) ,預約製有助使門票保持在合理的價(jia) 格,同時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也有助於(yu) 參觀資源的公平分配。
不過,劉思敏也建議,在推行網絡門票預約的同時,景區也應該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窗口,照顧老人或不便使用網絡的人群,解決(jue) 這些人群所遇到的“信息鴻溝”問題。
對於(yu) 暑期熱門景區出現的“門票荒”,劉思敏則建議相關(guan) 管理單位應更加科學地評估承載能力,盡力滿足遊客的參觀需求。“例如故宮博物院曆史單日最高峰曾超過18萬(wan) 人次,遠高於(yu) 目前可預約數量。而故宮又是幾乎所有遊客的必遊景點。景區可以通過延長開放時間的方式,適當在高峰期多放票,讓更多的遊客有機會(hui) 進入景區。”
如果暑期遊客集中出行的需求改變不了,那麽(me) 相關(guan) 部門、景區能否重新評估市場變化,在景區實際承載能力範圍內(nei) ,盡可能增加旺季門票的供給?這也對景區服務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據報道,有的景區還在延續疫情中的限流措施,接待遊客人數下降至低位後尚未恢複;有的景區坐擁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不愁客源,也無心解決(jue) 預約難題。因此,如何平衡遊客需求和人數限製?如何科學設置分流方案,是應對“預約難”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現實問題。
對於(yu) 當前存在黃牛代搶購門票等問題,有網友建議,景點運營方除了提醒購票必須選擇官方渠道,還應從(cong) 規則、技術等多方麵來規範管理。 比如,拉長旺季門票預約周期,綜合協調好散客票和團隊票的派放, 在景區可容納範圍內(nei) 盡可能提升遊覽人數上限, 采用“夜場”“延時”等好做法,“預約難”或許能得到一些緩解。(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李博 實習(xi) 記者 胡子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