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觀點|陳凱先:中藥創新必須堅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
央廣網北京7月24日消息 (記者 雷妍)當前,人類健康正麵臨(lin) 來自重大突發傳(chuan) 染病與(yu) 慢性疾病的雙重挑戰。慢性複雜疾病包含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障礙性疾病等,涉及多基因、多靶點通路和網絡調控。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傳(chuan) 統的、針對單一靶點的研究方法往往難以適用於(yu) 相關(guan) 治療藥物的研究。而中醫整體(ti) 的、多靶點、多層次的作用和調節對複雜慢性疾病顯示出重要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中醫藥要發揚自身的特色和優(you) 勢,充分體(ti) 現其臨(lin) 床價(jia) 值,為(wei) 應對當代健康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來,國家政策全麵推進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中藥基礎研究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藥企業(ye) 研發積極性與(yu) 研發投入不斷增長,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迎來曆史發展機遇期。
然而,中藥創新也存在一些不足。陳凱先表示,如能夠填補臨(lin) 床治療空白的中藥不多,國際認可的“最佳治療藥物”中藥屈指可數等,部分中藥新藥研發一味追求新技術、新方法,忽視了自身藥效、臨(lin) 床價(jia) 值和病人獲益。
正因如此,陳凱先強調,中藥創新必須堅持以臨(lin) 床價(jia) 值為(wei) 導向。所謂“臨(lin) 床價(jia) 值”,就是要聚焦臨(lin) 床“最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就是要像砒霜用於(yu) 治療白血病、青蒿素用於(yu) 治療瘧疾等中醫藥實踐一樣,來解決(jue) 未被滿足的臨(lin) 床需求。
陳凱先提示,要從(cong) 五個(ge) 方麵推動以臨(lin) 床價(jia) 值為(wei) 導向的中藥創新。
1.要推動古代經典名方中藥複方製劑研製,加強古代經典名方的梳理與(yu) 挖掘,重視經典名方的臨(lin) 床價(jia) 值;
2.要注重“老藥新用”,推動中藥改良型新藥研究,圍繞臨(lin) 床應用優(you) 勢和產(chan) 品特點,對已上市產(chan) 品的研究與(yu) 二次開發,包括改變給藥途徑、改變劑型、增加功能主治以及生產(chan) 工藝或輔料等;
3.要加強中醫病證結合研究,強化中醫證候診斷的規範化、客觀化和量化指標;
4.要深入中藥療效評價(jia) 研究,采用循證醫學和真實世界研究方法科學詮釋中醫藥的療效特色,逐步建立和完善對中醫證候調理和改善的評價(jia) 體(ti) 係;
5.還要充分認識到中藥複方成分和作用機理的複雜性,探索中藥新藥研發新模式。
陳凱先強調,中藥現代研究方法學體(ti) 係還不夠成熟,中醫臨(lin) 床療效、病證相關(guan) 的藥理學模型依然缺乏;中藥核心功效的成分揭示仍缺乏較係統的研究;中藥研究模式依然比較單一,原創性研究稀缺。為(wei) 此,我們(men) 要構建完善的中藥“臨(lin) 床經驗-基礎研究-臨(lin) 床應用”的產(chan) 品研發創新鏈和療效評價(jia) 證據鏈,著力建設中醫藥高端科研技術平台體(ti) 係,強化高品質中藥質量保障關(guan) 鍵技術,促進中藥製藥產(chan) 業(ye) 的集群崛起,重視中藥新藥研發的創新方法研究,加強中藥製藥裝備創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