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最高檢發布企業法律風險提示

發布時間:2023-08-01 08:52: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記者黃玉玲)31日,最高檢舉(ju) 辦第42次檢察開放日,發布企業(ye) 法律風險提示。

  2021至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guan) 共受理各類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控告申訴案件線索37766件,辦結31216件。依托“案件入口”的職能優(you) 勢,最高檢控告申訴檢察廳對近年來受理、審查的控告申訴案件作了全麵梳理,分析歸納了民營企業(ye) 所涉控告申訴案件的總體(ti) 成因和風險點。

  通過對涉及民營企業(ye) 的控告申訴案件進行全麵分析和反向審視,檢察機關(guan) 發現,涉訴風險在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活動集中的四個(ge) 環節高發。在企業(ye) 對外簽訂和履行合同環節,許多涉案企業(ye) 從(cong) 對外經營和簽訂合同之初就已經埋下隱患。有的案件中,當事人以為(wei) 是和對方企業(ye) 簽訂合同並據此付款,實則對方的簽名用章並不能代表企業(ye) ;有的案件中,當事人以多年小額經濟往來為(wei) 信任基礎,在訂立大額合同時依然不簽訂書(shu) 麵合同,發生爭(zheng) 議時雙方各執一詞,難以舉(ju) 證。在企業(ye) 對外融資擔保環節,企業(ye) 普遍存在強烈的融資需求和缺口,為(wei) 實現融資往往付出較大代價(jia) 、承擔較大風險。有的案件中,當事人為(wei) 其他企業(ye) 提供擔保不慎,背上沉重債(zhai) 務,最終導致風險傳(chuan) 導;有的案件中,當事人為(wei) 獲取貸款承擔高額隱形成本和附加條件,未提前評估風險,被卷入債(zhai) 務泥潭引發連鎖反應。

  在企業(ye) 內(nei) 部管理環節,有的案件中,企業(ye) 為(wei) 保持對外經營行為(wei) 的靈活性,公司印章的保管、用印管理均較為(wei) 寬鬆,未建立嚴(yan) 格的印章管理製度,導致印章爭(zheng) 奪、真假印章的情形頻繁發生;有的案件中,企業(ye) 召開股東(dong) 會(hui) 未能形成合法有效的股東(dong) 會(hui) 決(jue) 議,導致決(jue) 議在實際執行後還被質疑,不能作為(wei) 解決(jue) 分歧的合法依據。在企業(ye) 爭(zheng) 議解決(jue) 環節,有的案件中,當事人無法接受與(yu) 自己預期不一致的裁判結果,在訴訟程序用盡後,依然無休止維權,完全不顧企業(ye) 運營;有的案件中,當事人在發生法律糾紛後采用觀望、逃避的態度,任由訴訟程序空轉,失去了利用訴訟程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機會(hui) 。

  最高檢指出,從(cong) 控告申訴案件的受理、審查情況來看,民營企業(ye) 作為(wei) 控告申訴主體(ti) 的情形占到企業(ye) 申訴的絕對多數。今年2月以來,最高檢組織開展了由控告申訴檢察部門牽頭的民營企業(ye) 司法保護專(zhuan) 項行動,對所涉案件實行重點報備審查並采取重點交辦、掛牌督辦等方式進行集中治理,通過依法及時監督糾正切實維護民營企業(ye) 合法權益。接下來,檢察機關(guan) 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將繼續對各類主體(ti) 切實依法、平等保護,推動辦案質量、效率與(yu) 公平正義(yi) 的有機統一。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