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基層的“種子”生根發芽——首屆“基層就業卓越獎”指導教師群像
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等有關(guan) 部門推出一係列政策措施,積極引導畢業(ye) 生到基層就業(ye) 。今年,教育部頒發首屆“基層就業(ye) 卓越獎”,398名優(you) 秀高校畢業(ye) 生和60名優(you) 秀指導教師獲得獎勵。
這60名指導教師用心用情用行動引導畢業(ye) 生,用愛與(yu) 責任為(wei) 到基層就業(ye) 的畢業(ye) 生護航,讓基層的“種子”生根發芽,讓更多的青春之花在每個(ge) 盛夏絢麗(li) 綻放。
做基層就業(ye) 的“引路人”
他們(men) 愛崗敬業(ye) ,長期從(cong) 事就業(ye) 指導服務工作,不僅(jin) 注重學生求職技能訓練,還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e) 就業(ye) 觀,到基層建功立業(ye) 。他們(men) 是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也是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深耕生涯教育,15年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涯發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雪萍教授一直致力於(yu) 引導學生到基層幹事創業(ye) 。她希望學生能樹立遠大理想,到基層廣闊舞台磨練意誌、成長成才。
將基層就業(ye) 能力培養(yang) 融入專(zhuan) 業(ye) 教育,開設以“職業(ye) 使命感”為(wei) 核心的生涯課程,組織近百餘(yu) 場“鳳回巢校友說”“我在基層創事業(ye) ”等為(wei) 代表的“軍(jun) 工文化思政課堂”,每年對有誌於(yu) 基層就業(ye) 的學生提供指導谘詢500餘(yu) 個(ge) 小時……在沈雪萍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到基層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名參軍(jun) 入伍的學生說:“從(cong) 走出校園到步入軍(jun) 營,是成長與(yu) 蛻變,不變的是沈老師一次次的鼓勵與(yu) 陪伴。”
有許多教師也像沈雪萍一樣,在就業(ye) 崗位默默堅守,不斷尋找育才良方。
“最理想的生涯規劃就是將個(ge) 人理想與(yu) 國家需要相結合”,每年新生生涯規劃課的第一講,青島大學學生生涯發展中心主任李瑩都會(hui) 把這句話講給學生聽。
今年是她從(cong) 事專(zhuan) 職就業(ye) 指導工作的第十年。十年來,在數不清的夜晚,她為(wei) 講好線上線下職業(ye) 生涯規劃課找思路、尋角度,她負責的《大學生職業(ye) 生涯規劃》課程被評為(wei) “全國高校就業(ye) 創業(ye) 金課”;在她創辦的校級職業(ye) 生涯規劃比賽中,還專(zhuan) 門設置了基層就業(ye) 賽道,目前已舉(ju) 辦八屆。
李瑩深知,要把基層就業(ye) 講好,更需要發揮團隊的凝聚力。為(wei) 此,自2014年以來,李瑩建設起省級職業(ye) 生涯谘詢特色工作室,把基層就業(ye) 政策、案例融入到輔導員培訓中,覆蓋900餘(yu) 人次。
在河北工程大學,青年教師崔巍堅持“專(zhuan) 業(ye) +實踐”的育人思路,帶領學生直播帶貨助農(nong) ,幫助村民們(men) 的農(nong) 產(chan) 品打開銷路,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實事;在黑龍江大學,招生就業(ye) 指導中心副主任李洪明為(wei) 畢業(ye) 生求職“把脈問診”,撰寫(xie) “基層就業(ye) 指南”、針對性地為(wei) 畢業(ye) 生定製職業(ye) 生涯規劃和就業(ye) 能力評估檔案……
他們(men) ,立足三尺講台,成為(wei) 了基層就業(ye) 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找準定位,在基層一線實現人生理想。
做基層就業(ye) 的“擺渡人”
基層是高校畢業(ye) 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台。為(wei) 了讓畢業(ye) 生親(qin) 身了解基層、西部地區及重點行業(ye) 建設的情況,就業(ye) 指導教師成為(wei) 畢業(ye) 生的“擺渡人”,提供更多基層就業(ye) 信息,多渠道拓展基層崗位資源。
在中國政法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學生就業(ye) 創業(ye) 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解廷民看來,把畢業(ye) 生送到崗位上,作為(wei) 教師更需要“專(zhuan) 注、專(zhuan) 業(ye) 、專(zhuan) 心”付出。
他麵向基層、拓展渠道,組織學校與(yu) 寧夏、內(nei) 蒙古、四川等地共建20餘(yu) 個(ge) 就業(ye) 實習(xi) 實踐基地,為(wei) 畢業(ye) 生搭建對接平台;他還組織數百名學生赴基層單位開展為(wei) 期2-4周的暑期就業(ye) 實習(xi) 實踐,幫助學生認識基層、了解基層。
走訪5000多家企業(ye) ,修改近萬(wan) 份簡曆,為(wei) 學生“一對一”指導谘詢2000餘(yu) 人次……20多年來,上海第二工業(ye) 大學招生就業(ye) 處處長、就業(ye) 指導中心主任經曉峰在幾千次的摸索中,對於(yu) 如何拓展學生基層就業(ye) 渠道,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走出去、現場看、直接聽”,每年寒暑假,經曉峰都會(hui) 帶著學生去西藏、新疆、甘肅等西部邊遠地區進行社會(hui) 實踐,推動學生與(yu) 基層“雙向奔赴”。“經老師,這裏就是我的家,等您下次來我還在這。”回憶起在日喀則市與(yu) 學生分開的場景,經曉峰倍感欣慰,學生懂得了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為(wei) 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立足農(nong) 業(ye) 特色,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就業(ye) 指導中心副主任曾璿帶領學生積極參與(yu) 基層創業(ye) 實踐,在種植、養(yang) 殖等行業(ye) 為(wei) 農(nong) 民帶去技術、增加產(chan) 量;將家國情懷融入邊疆事業(ye) ,石河子大學黨(dang) 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張繼珍總是奔波在路上,每年帶領團隊邀請600多家基層單位進校開展招聘活動……
他們(men) ,做基層就業(ye) 的“擺渡人”,積極搭建平台,不斷拓展基層就業(ye) 渠道,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將就業(ye) 崗位送到畢業(ye) 生身邊。
做基層就業(ye) 的“護航者”
當看到畢業(ye) 生主動投身基層,服務地區行業(ye) 所需,就業(ye) 指導教師成為(wei) 了基層就業(ye) 的“護航者”,持續關(guan) 心關(guan) 愛畢業(ye) 生在基層的發展,為(wei) 他們(men) 排憂解難,助力他們(men) 在基層“留得住”。
回想起剛到衛生院,2015年從(cong) 新鄉(xiang) 醫學院畢業(ye) 的農(nong) 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杜思遠,就遇到了難題。村民們(men) 並不認可一個(ge) 年輕的新麵孔,他的診室門可羅雀。遇到困難,他把苦悶訴說給他的老師——新鄉(xiang) 醫學院學生中心主任、就業(ye) 創業(ye) 指導專(zhuan) 業(ye) 教授李傑。
仔細聽著學生反饋的困惑,李傑對他講:“要獲得大家的信任,建議通過急診工作提升衛生院服務能力。”在李傑的鼓勵與(yu) 指導下,杜思遠嚐試在鄉(xiang) 鎮衛生院建立起急救站,每周走村入戶隨訪,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滿滿的。村民們(men) 看在眼裏,更加信任了這位年輕的醫生。
“我會(hui) 持續關(guan) 注他們(men) 的發展動態,希望他們(men) 像胡楊一樣向下紮根,在診療一線提升自己的臨(lin) 床技能。”李傑說。
每當聽到畢業(ye) 生的成長,昆明理工大學就業(ye) 指導中心副主任洪雲(yun) 同樣倍感欣慰。
“感謝老師的培養(yang) ,讓我懂得克服工作的困難,我研發了錯峰上市柑橘栽培技術,帶領更多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致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起來。”
看到學生的進步,洪雲(yun) 心中增添了做好基層就業(ye) 指導工作的動力。多年來,她組織開展“基層就業(ye) 夢想”“我的基層就業(ye) 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近30次,編寫(xie) 就業(ye) 案例280餘(yu) 個(ge) ,直接指導或促成5000多名學生在基層發光發熱。
不止是洪雲(yun) ,引導畢業(ye) 生到基層就業(ye) 的故事還有很多。
在長沙民政職業(ye) 技術學院,招生與(yu) 就業(ye) 處副處長吳文平搭建“民院情深”“民政基層力量”交流平台,邀請校友們(men) 分享基層工作中的點滴與(yu) 收獲。
在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yu) 化工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趙鋼帶領學生開展“走訪第一書(shu) 記”活動,讓學生看見基層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就業(ye) 指導教師數十年如一日,用真情扛起育人重擔,播下紮根基層的“種子”,當好畢業(ye) 生基層就業(ye) 的“引路人”“擺渡人”“護航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