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憂破難題 66個老舊小區啟動改造
央廣網南昌9月14日消息(記者劉培俊)老舊小區改造是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項目,是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不斷增強市民群眾(zhong) 幸福感的有效舉(ju) 措。今年,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對轄區7個(ge) 鎮(街道),共66個(ge) 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涵蓋415棟16184戶,涉及建築麵積138萬(wan) 平方米。
投資4.29億(yi) 元改造66個(ge) 老舊小區
“我覺得應該從(cong) 路麵開始修整,規劃汽車和電動車的停車位置,解決(jue) 亂(luan) 停亂(luan) 放問題。”
“修整哪裏都可以,能不能保留社區裏的樹木,那可是我剛住進來的時候就種下的。”
連日來,站東(dong) 街道金芯社區會(hui) 議室十分熱鬧,社區分批組織居民代表,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意見征求工作。
“在入戶調查過程中,充分傾(qing) 聽居民對小區改造的看法,了解居民需求,並讓居民填寫(xie) 老舊小區改造調查問卷,對居民的意見建議進行匯總。”金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胡文豔說,為(wei) 將居民意見進一步歸納總結,站東(dong) 街道金芯社區相繼通過議事會(hui) 、征求意見會(hui) 的形式現場收集改造意見建議。
各樓棟長、業(ye) 主委員會(hui) 成員代表踴躍參與(yu) 、積極發言,分別從(cong) 小區現狀、改造意願、改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後續管理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自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始以來,金芯社區多次組織“三有”協商會(hui) 議,電動車設置了專(zhuan) 門的充電樁防雨棚、小區內(nei) 規劃了多處停車位、小區的樹木不僅(jin) 保留了下來,還設置了條凳方便居民歇腳……因年代久遠,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陳舊、配套滯後、停車難等問題,不僅(jin) 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也直接製約城區的功能提升和環境改善。
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小區改造的熱切期盼,青山湖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今年,全區66個(ge) 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投資4.29億(yi) 元,涉及7個(ge) 鎮(街道),分為(wei) 十個(ge) 標段,計劃改造415棟、16184戶、138萬(wan) 平方米。目前,所有項目均已開工,正在進行前期拆違、道路開挖等工作。同時,探索“舊改+”模式,變“單一改造”為(wei) “綜合實施”,高效有序完成改造任務。
家園建設,居民要“唱主角”。青山湖區積極引導市民群眾(zhong) 參與(yu) 老舊小區改造,推廣“方案共謀、點位共建、環境共管、效果共評、服務共享”的“五共”理念,遵循“業(ye) 主主體(ti) 、社區主導、政府引領”的原則,按照“一小區一策”進行,對老舊小區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大類項目進行優(you) 化組合改造,優(you) 先改造群眾(zhong) 意願強烈、應改必改的內(nei) 容,爭(zheng) 取讓有限的改造資金使更多居民受益。
改造“因地製宜”推動“內(nei) 外兼修”
嚴(yan) 嚴(yan) 實實的綠色防護網,沿樓棟外牆搭起的一層又一層施工腳手架,工人們(men) 在小區內(nei) 來回穿梭……連日來,青山路街道紡東(dong) 社區工程施工現場一片忙碌。
紡東(dong) 社區屬於(yu) 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開放式社區,常住居民796戶1804人,小區建築密度大,樓棟間距小,周邊沒有配套休閑空間,都影響了居民的幸福感。
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社區的停車位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為(wei) 此,青山路街道投入資金對紡東(dong) 社區樓前空地進行路麵硬化改造,新增100餘(yu) 個(ge) 停車位,供轄區居民免費使用。
此輪改造將推動“內(nei) 外兼修”,除了進行規劃停車位、外牆粉刷等改造,還將實施雨汙分流、樓道路燈安裝、化糞池修建、設置集中晾曬區等一係列配套項目。
“社區改造將全麵用上新型一體(ti) 化預製窨井蓋。”紡東(dong) 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許宇晨介紹,新型一體(ti) 化窨井蓋一方麵有效降低井蓋下降、鬆動、移位、掉落等病害概率,延長井蓋的使用壽命,減少後期維護的成本;另一方麵,施工工期短,且可以批量作業(ye) ,保障群眾(zhong) 日常通行。
在小區改造中,青山湖區大力推廣使用新型一體(ti) 化井蓋、預製的一體(ti) 化水泥化糞池等,進一步提升改造的品質。同時,小區的排水單元整治、老舊燃氣管網改造等工作也將同步推進,避免反複開挖施工給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老舊小區改造是全麵提升社區品質,提高居民幸福指數的第一步。”青山湖區老舊小區改造(專(zhuan) 班)副主任熊子垚說,針對每個(ge) 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青山湖區采取“一區一策”管理思路,對於(yu) 條件成熟的小區,改造後引導成立業(ye) 主委員會(hui) ,引進社會(hui) 化物業(ye) 服務企業(ye) ,實現小區後續管理的製度化、常態化和專(zhuan) 業(ye) 化。同時,從(cong) 熱心公益、群眾(zhong) 基礎好的黨(dang) 員、誌願者中推選出居民代表,幫助處理老舊小區中各項管理問題,實行自治共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