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央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昨天(1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我國世界遺產(chan) 數量由此增至57項。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yu) 雲(yun) 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公元10世紀以來,布朗族先民發現和認識野生茶樹,利用森林生態係統,與(yu) 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技術,曆經千年的保護與(yu) 發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
北京大學世界遺產(chan) 研究中心主任、申遺文本編製團隊負責人陳耀華:“林間開墾、林下種植”,這是整個(ge) 景邁山核心的技術裏或核心價(jia) 值裏麵最關(guan) 鍵的一點,就是它在森林裏,但沒有把森林全部砍掉連片種植,而是選擇了居住點所在的周邊地區單塊開墾,對每一小片林下種植,保留了大部分的喬(qiao) 木,充分利用了自然的生態係統,有效預防病蟲害,來提供它的養(yang) 分,靠有機的方式實現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可持續演進和可持續發展。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前後曆時13年。2010年,針對我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chan) “空白”,國家文物局首倡景邁山古茶林申遺,並於(yu) 2012年將其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2013年,“景邁山古茶園”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當地遺產(chan) 保護、管理、展示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以來,我國編製提交申遺文本,順利通過國際組織現場技術評估,最終確保申遺成功。
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產(chan) 司)副司長肖莉:雲(yun) 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填補了《世界遺產(chan) 名錄》中“茶”主題項目的空白,通過鮮活的物質文化遺產(chan) ,生動展現了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曆史和傑出成就,通過申報世界遺產(chan)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